车市价格战血流成河,奇瑞凭什么闷声发大财?

最近的车市,突出一个魔幻。

所有人都在聊降价,聊价格战,聊谁家又背刺了老车主,谁家又把电车的价格打到了油车的老家。

场面热闹得像是菜市场大妈为了三毛钱的白菜打得头破血流,突出一个朴实无华的肉搏。

但就在这一片刀光剑影里,有个哥们画风特别清奇,不仅没怎么掉血,反而在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升级,顺便还把装备给换了一套金的。

这哥们就是奇瑞。

当大家都在亏钱赚吆喝的时候,奇瑞前三季度销量破了两百万,海外赚的钱都快比国内多了,扭头还要去港股敲个钟,估值两千亿。

这就很离谱。

当所有人都以为“降价”是唯一的武功秘籍时,奇瑞这波操作,就像是在告诉武林同道:别瞎练了,你们练的都是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我练的才是九阳神功,讲究的是一个生生不息。

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给用户看,顺便再踹两脚。

今天,咱们就把奇瑞这本“神功秘籍”扒开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在血流成河的牌桌上,闷声发大财的。

1

奇瑞的第一个骚操作,叫“不跟你们玩儿了”。

当友商们在“冰箱彩电大沙发”上卷生卷死,把车越做越像精装KTV包厢的时候,奇瑞在干嘛?

他在闭关修炼内功。

技术自研。

听着就老土。

感觉像上个世纪的口号。

但它真的有用吗?

废话,太有用了,这是身家性命。

车市价格战血流成河,奇瑞凭什么闷声发大财?-有驾
车市价格战血流成河,奇瑞凭什么闷声发大财?-有驾

汽车这行,尤其是中国汽车产业,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得特别憋屈,因为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发动机、变速箱、底层架构,这些玩意儿就像是开餐厅的后厨秘方,你没有,就只能去买别人的料理包,贵不说,人家随时能给你断供,让你直接关门大吉。

很多车企所谓的“自研”,其实就是把买来的东西组装一下,做个拉皮,本质上还是个高级组装工。这种模式在市场好的时候还能混,一旦进入现在这种刺刀见红的存量搏杀,立马就现了原形。因为你没有成本控制权,更没有产品定义权。

车市价格战血流成河,奇瑞凭什么闷声发大财?-有驾

奇瑞算是活明白了,从一开始就选了最难走的路——“技术立企”。

听着像句正确的废话,但坚持下来就是牛X的实话。

结果就是,当别人还在为某个外国供应商的芯片急得跳脚时,奇瑞掏出了自己的孚祯8AT变速箱,刷新世界纪录;当别人还在吹嘘供应商提供的发动机时,奇瑞掏出了热效率48%的鲲鹏发动机,让一众合资品牌都得过来学习一个。

这就是技术壁垒。它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奇瑞这份报告,可能封面做得没那么花哨,但打开一看,各项指标都硬得像金刚石。

这玩意儿在价格战里有什么用?

用处太大了。第一,成本可控,别人降一万可能就要亏本,我因为发动机是自己家的,变速箱是自己造的,可能降一万二还有得赚。第二,体验可控,我能把技术快速下放到十几万的车上,比如艾瑞泽8高能版,让用户用买白菜的钱,享受到吃海鲜的体验。

车市价格战血流成河,奇瑞凭什么闷声发大财?-有驾

这种“技术平权”,才是对价格战的降维打击。别人靠的是“伤我十指”,奇瑞靠的是“断你一指”,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2

奇瑞的第二个骚操作,叫“不在这儿玩儿了”。

如果说技术是内功心法,那品类创新就是身法走位。

现在的汽车市场有多同质化?你遮住车标,可能连设计师亲妈都认不出来谁是谁。大家都在一个叫“主流家用SUV/轿车”的池子里钓鱼,里面的鱼就那么多,钓鱼的人却越来越多,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钓不上来,开始用电网互电,看谁先死。

奇瑞的思路是,这个池子太挤了,老子不钓了,我去挖几个新池子。

于是,你看到了iCAR,一个专门给Z世代年轻人造的“电子玩具”,方头方脑,主打一个赛博朋克风,把个性化拉满。年轻人不就吃这套吗?

于是,你看到了捷途,专攻“方盒子”越野,把“诗和远方”的成本给你打下来。以前玩越野,你得花大几十万买个牧马人或者陆巡,现在十几万的捷途旅行者也能让你去野地里撒欢。这就叫快种快收,快速切入一个被传统大厂忽略的细分市场,先占个坑再说。

于是,你看到了星途星纪元,直接对标高端,不跟你聊什么加速,就聊“超舒适”。用空气悬挂+CDC给你搞个“飞鱼底盘”,主打一个坐车如坐船,还是豪华游艇。

看到了吗?

价格战。

卷配置。

堆沙发。

然后呢?

然后大家一起死,你捅我一刀我给你一闷棍,最后抱在一起哭。奇瑞的玩法是从根上就变了,它不是在“满足需求”,它是在“创造需求”。

在所有人都挤破头想进体制内的时候,它扭头去搞直播带货了;在所有人都去搞直播带货的时候,它又跑去做付费社群了。它总能找到一个没那么卷,但利润还不错的新赛道。

这种打法,在商战里叫“开辟第二战场”,说白了就是,你们在主城打巷战打出狗脑子吧,我带着一队骑兵去偷你们后方的水晶了。

等你反应过来,家都没了。

3

奇瑞的第三个,也是最关键的骚操作,叫“在外面玩儿了”。

如果说前两个操作还只是让奇瑞在国内市场活得比较滋润,那全球化战略,就是让他直接开了“锁血挂”。

中国汽车出海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大部分还停留在“走出去”的阶段,就是把车卖出去就完事儿了。奇瑞玩的是“扎根”,是本地化运营。

数据是最好的照妖镜。奇瑞连续N年是中国汽车出口冠军,海外营收占比过半。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就算打成一片焦土,奇瑞也能靠海外市场输血,活得好好的。

国内市场是吃鸡的决赛圈,毒圈越缩越小,所有人都在拼药。奇瑞牛就牛在,他在圈外有好几个大号血包,别人在互殴掉血的时候,他在悠哉悠哉地打药。这仗还怎么打?

更骚的是,海外市场不只是个“缓冲垫”和“血包”,它还是个“反哺”国内的超级Buff。

在海外赚到的真金白银,可以拿回国内继续投入研发,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在欧洲卖车,就要符合最严苛的安全和环保法规,这就倒逼着你的技术必须升级,顺便还能把这些升级后的技术用在国内车型上,又是一次降维打击。在南美卖车,就要把底盘做得更耐操;在东南亚卖车,就要把油耗做得更低。

这一圈历练下来,奇瑞就成了一个见过世面的六边形战士,你跟他聊越野,他跟你讲南美雨林;你跟他聊智能,他跟你讲欧洲GDPR。

很多车企,尤其是新势力,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靠着一款爆品就觉得自己行了,这不叫长期主义,这叫瞎积薄发。风口一过,立马摔死。

而奇瑞的全球化,是把不确定性极高的国内市场,变成了一个确定性的一部分。它用全球的广度,来对冲单一市场的深度内卷。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你的对手们还在为一个篮子里的鸡蛋打得不可开交时,你已经在全球开了好几家养鸡场。

这已经不是商业逻辑了,这是生存哲学。

总的来说,奇瑞的故事一点也不性感,甚至有点枯燥。

它没有一天融几百亿的神话,也没有创始人天天在网上讲段子。它做的就是最笨、最苦、最累的活:死磕技术,寻找蓝海,布局全球。

车市价格战血流成河,奇瑞凭什么闷声发大财?-有驾

这三板斧,招招都砍在时代的命脉上。

当下的中国汽车行业,需要的不是更多在价格上内卷的“屠夫”,而是更多在价值上突围的“工匠”。

消费者也越来越清醒了,他们开始明白,车标值几个钱?真皮座椅能带来多少安全感?真正的价值,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是那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品质,是那个能让你开着放心、用着省心的品牌承诺。

奇瑞的这波操作,给所有中国车企狠狠上了一课:别老盯着对手的报价单,多看看自己的体检报告。

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现在,就是那个喘息的时刻。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