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造汽车,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画面:火花四溅的工厂里,工人们穿着沾满油污的工服,拿着工具叮叮当当地敲打着车身。
但如今的汽车制造,尤其是咱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早就不是那个样子了。
8月23号在安徽芜湖举办的一场特别的活动,就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和家长们,亲眼见识了一下,现在的汽车是怎么用“智慧”造出来的。
这场名为“AI汽车大探索”的科创研学活动,直接把课堂搬进了奇瑞汽车的生产一线。
这可不是简单地隔着玻璃看看热闹,而是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去、摸得着、问得出,沉浸式地感受了一下现代汽车工业的心跳。
活动的组织方也很有分量,由安徽省汽车产业相关的主管部门指导,合肥和芜湖两市联合主办,可以说,这是安徽把自家最拿得出手的汽车产业家底,大大方方地展示给未来的主人们看。
活动的第一站,就直接进入了奇瑞的智能化制造工厂。
一踏进焊装车间,那种视觉冲击力是相当震撼的。
想象一下,上百台橙色的工业机器人手臂,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各自的岗位上整齐划一地挥舞、旋转、伸缩。
它们的手臂末端夹着车身的各种部件,在精确的计算机指令下,高速而精准地进行焊接。
整个车间里,只能听到机器人运作的“嘶嘶”声和电焊时迸发出的“呲啦”声,无数的焊花就像一瞬间绽放的烟火,在钢铁骨架上绘出一幅未来工业的画卷。
别说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就连很多家长都忍不住拿出手机连连拍摄,嘴里念叨着:“以前总在电视里看,亲眼见到才知道这么厉害,这自动化程度,感觉跟科幻电影里演的一样。”
这时候,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被彻底点燃了。
“叔叔,这么多机器人一起干活,它们怎么不会撞到一起呢?”一个孩子大声问道。
现场的工程师笑着解释说,这就好比我们的大脑在指挥手脚,每一台机器人都有一个“小脑”,但它们都听从一个“超级大脑”的指挥,也就是中央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提前规划好了每一台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时间精确到毫秒,位置精确到毫米,所以它们能配合得天衣无缝,效率和精度是人工完全无法比拟的。
接着来到总装车间,这里的景象同样让人大开眼界。
巨大的机械臂能够轻而易举地抓取像座椅、仪表盘这样的大部件,然后以一种非常轻柔而又精准的姿态,稳稳地安装到车身上。
孩子们围着工程师,问题一个接一个:“一辆车到底要用多少个零件才能装好呀?”“机器人会不会拧错螺丝?要是装错了怎么办?”工程师耐心地解答,一辆现代汽车由超过三万个零件组成,每一个零件的安装顺序和力度都有严格标准。
机器人不仅不会出错,而且它们身上布满了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每完成一个动作都会进行自检,确保万无一失。
这堂开在生产线上的课,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严谨的科学和精密的工程,是如何将一堆堆零件变成一辆能飞驰的汽车的。
如果说工厂展示的是汽车的“骨骼”是如何炼成的,那么接下来的奇瑞汽车试验技术中心,则揭示了汽车“灵魂”的奥秘,也就是安全和舒适。
在一个叫做NVH实验室的地方,孩子们了解到了一个新名词。
工程师解释说,NVH通俗点讲,就是研究怎么让汽车开起来更安静、坐起来更平稳的学问。
为什么有的车开在路上风声、胎噪声很大,而有的车却特别安静?
这背后就是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等一系列复杂技术的应用。
孩子们亲手摸了摸各种隔音材料,看到了精密的测试仪器,明白了原来我们乘车时的那份舒适与安宁,是工程师们在实验室里经过成千上万次测试才换来的。
全场人气最旺的地方,还要数碰撞安全试验室。
当听到工程师介绍,为了验证车辆的安全性,他们会用真车以很高的速度去撞墙时,孩子们都发出了惊呼。
一个胆子大的孩子立刻提问:“那车里的人怎么办?安全气囊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弹出来的?”“现在的AI技术这么厉害,能不能在撞车之前就预感到危险,让车自己停下来?”这些问题可以说都问到了点子上。
工程师借助一个模拟假人和车辆的结构模型,生动地讲解了在碰撞发生的零点几秒内,安全带如何瞬间收紧、安全气囊如何精准爆开、车身的前部如何像弹簧一样溃缩吸收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人员。
更让他们兴奋的是,AI真的可以提前预警。
现在的智能汽车,就像长了无数双“眼睛”和“耳朵”,通过雷达和摄像头随时监控着周围的环境,一旦发现危险,它会比人脑反应更快地发出警报,甚至在驾驶员来不及反应时,主动采取制动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种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避免”的转变,正是AI技术给汽车安全带来的革命性进步。
在活动中,一个8岁的小男孩吴自浩,全程都听得特别认真,他拉着妈妈的手,畅想着自己未来的汽车:“我想造一辆特别酷的车,样子像跑车,但材料很轻。它可以完全自动驾驶,就算我睡着了,它也能自己开到目的地。车里有很多按钮,按一下就能变形成飞机飞上天,再按一下又能变成潜水艇潜到水里去!”这番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话,让在场的大人都笑了,但也正是这份天马行空的想象,才是科技进步最宝贵的火种。
这次研学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它更像是一次深度的科普教育和一次民族自信的建立。
当孩子们在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里,亲手触摸到最新款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感受到那流畅的车身线条和充满科技感的内饰时,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
一位家长感慨地说:“这种活动比在课堂上讲一百遍都有用。孩子亲眼看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是怎么变成现实的,也真正理解了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现在有多么先进,这种自豪感是在课本里找不到的。”通过这样场景化、互动式的体验,AI、智能网联、自动化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前沿科技,变得具体而可感,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探索科学与工程的种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