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跟了我五载春秋的宝马3系,低沉的排气声浪,每一次深踩油门,都仿佛在耳边奏响自由的乐章。
它精准的操控,劈弯过坎儿从没掉过链子的韧性,曾是我公路上的最佳拍档。
谁又能料到,一腔对“智能出行”的憧憬,竟让我决然告别旧爱,投入一台“电力驱动的未来之选”怀抱?
结果呢?
首次长途跋涉,1100公里的归家路,竟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公路历险,笔者的体验,简直是五味杂陈,堪称“现代版人在囧途”。
还记得提车时,那份激动与自豪吗?
流线型的车身,从车头犀利的LED灯带,一路延伸至车尾,仿佛切割夜空的利刃,曾让我心醉神迷。
车厢内部,那块尺寸夸张的中控巨屏,指尖轻触便能感受其丝滑响应,语音助手随唤随应,我一度觉得自己驾驭着科技前沿。
Nappa真皮座椅的细腻触感,以及那恰到好处的包裹感,都让我坚信,这笔投入绝对值得。
然而,这艘“陆地飞船”的燃料补给方式,却远不如它的外观那般科幻与便捷。
从北京启程回老家,我心里还盘算着,有如此先进的科技随行,此番旅途定会轻松惬意。
朋友们当初那些“高速上比燃油车更方便”的言论,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荒谬绝伦的谎言!
现实的耳光,扇得我脸上火辣辣的。
这次千里奔袭,最令人煎熬的,莫过于那如影随形的“里程恐慌”。
我的座驾,官方宣称CLTC续航里程高达520公里。
可一旦驶上高速,当车速稳定在120公里/小时,那电量消耗的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实际跑下来,大约280公里便已是极限!
这与宣传数据之间的巨大落差,何止是“腰斩”,简直是“大腿斩”!
对比之下,我一位朋友驾驶的同级别燃油车,加满一箱油,轻松驰骋700公里,那种无忧无虑的驾驶体验,与我的窘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笔者的经验是,电动车在长途高速场景下,其补能效率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1100公里的旅程,我不得不中途停靠四次进行充电。
每次耗时多久?
最短40分钟,最长甚至接近一小时!
想一想,加满一箱燃油,不过五分钟光景,而我却得在充电桩前枯等,这额外浪费的3.5小时,足以看完一部院线大片,不是吗?
在一个时间即是金钱的时代,这样的消耗简直是奢侈!
我还清楚记得,在第二处高速休憩点,我的充电桩如同年迈的老者,缓慢而又吃力地传输着能量。
屏幕上那电量百分比的数字,跳动得比乌龟爬行还要迟缓。
旁边一位驾驶着燃油车的老司机,人家从容地加完油,买包烟,上个洗手间,再悠闲地吃碗泡面,等到他准备再次发动引擎启程时,我的车才堪堪充到80%!
他临行前投来的那一眼,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嘲讽,瞬间让我脸颊发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遁形。
更令人抓狂的是,高速充电桩的稀缺与被占用,如同城市里高峰期的停车位一般难寻。
有一次,我的电量警报灯已然亮起,好不容易寻到一处服务区,却发现前方已有三辆车在排队!
硬生生地等了40分钟才轮到我,那一刻,我真想把车钥匙一扔,改乘高铁回家!
夜幕降临,周围漆黑一片,车厢内只余我一人。
仪表盘上,电量显示已跌至15%的危险边缘,可距离下一个服务区,尚有50公里之遥!
那种电量赤字带来的深层心理恐慌,相信燃油车主们是无法体会的。
我当时手心已然渗出汗珠,脚下油门踩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便会半途滞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为了尽可能节省电量,连空调都不敢开启,严冬时节,我一个人在车里冻得瑟瑟发抖,那份凄凉,至今记忆犹新。
销售顾问当初可从未提及,冬季低温状态下,续航表现还会再下降20%!
这分明是戏弄于股掌之间!
关于电动车的“经济性”,笔者也有了全新的见解。
别被那些“一度电一块钱”的宣传蒙蔽了双眼!
那通常是家用充电桩的友好价格,高速路上哪有这等美事!
我这次长途,高速充电的均价高达1.8元/度,比家用电足足贵了三倍!
全程充电花费550元,表面上看,似乎比同级别燃油车750元的油费节省了200元。
然而,我们怎能忽略那额外耗费的3.5小时时间成本?
为了打发漫长的等待,我在高速休憩点多吃了两顿饭,多喝了几杯咖啡,这些零零碎碎的支出叠加起来,我估算实际比燃油车多支出了400多元!
这哪里是节约开支,这分明是花样烧钱!
一个有趣的插曲发生在充电站。
在那里,一群电动车主自然而然地聚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交流起规避陷阱的心得。
一位有着两年电车驾驶经验的资深驾驭者,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小兄弟,以后跑长途,电量最好别充满,充到60%就足够了,这样充电速度快,也更经济!”
我当时听闻此言,不禁脊背发凉,这些竟是销售人员不曾透露的“行业内幕”啊!
原来,电动车还有如此多的“潜规则”!
当然,若要说这辆电动车一无是处,那也失之偏颇。
它的第四个亮点,也是其唯一能令人称道之处,便是其卓越的智能驾驶系统。
电动车的驾驶辅助功能,确实令燃油同侪望尘莫及!
我这台车配备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表现得可圈可点,它能够自动跟车、变道,让我在高速上行驶800公里后,疲劳感比驾驶宝马3系时减少了至少七成!
全程双手轻柔地搭在方向盘上,车辆便能稳稳地行驶,那种轻松愉悦的体验,确实令人难以忘怀!
电动车的静谧性亦值得称赞。
车厢内部噪音比我原来的宝马3系低了至少15分贝,那份安静,让高速上的语音通话无需提高嗓门。
车载中控系统的响应速度,也比燃油车快了三倍不止,导航定位精准无误,指引清晰,极少出现偏差。
当然,小瑕疵并非没有,系统偶尔会卡顿一下,有时智能驾驶还会无故关闭,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但这些小问题,比起那些老牌燃油车动辄数万元的选装包,真的不值一提,权当是锦上添花吧!
此番1100公里的“长途跋涉”,让笔者对电动车的定位有了全新的思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动车跑长途,确实不如燃油车来得舒心,这是其亟待解决的难题。
它在长途出行方面的短板,明晃晃地摆在那里,谁也无法掩饰。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将其用于城市通勤代步,那电动车的魅力便会凸显无疑,省钱又便捷,充电也相对容易寻觅。
我那个在4S店当销售的朋友,私下里曾透露给我一句话:“九成购买电动车的客户,第一年都会经历一次心生悔意,可到了第二年,基本都会习惯,甚至爱上电动车!”
如今,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对于那些有长途出行需求的朋友,若考虑转投电动车阵营,笔者真的劝您再三斟酌、深思熟虑!
别重蹈我的覆辙,为了一时的新鲜感,结果给自己招惹了一堆麻烦。
纯电动时代已然浩浩荡荡地到来,这股浪潮谁也阻挡不了。
可您是否已准备好坦然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症结所在?
现在不把这些门道儿弄清楚,届时追悔莫及,那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