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未来的车长啥样,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科幻电影里那种会飞、会变形、能自己去买菜的智能汽车。但你要是真让大多数人选,还是想要一辆既实用、又靠谱,坐着舒服、拉东西方便的车。所以这次斯柯达推出这个Vision O,一出场就让人有点眼前一亮,不过我更想问一句:这玩意儿,真是我们想要的那种未来吗?
咱们先聊聊这极简风和实用主义。现在设计都讲究“做减法”,把一切累赘的东西剔干净才叫高级。但问题是,大家是真喜欢极简,还是逼着自己喜欢?你看看Vision O的封闭前脸、修长灯组、洗练的线条,是挺利索的,但是跟以往那些“电动车脸谱”其实差不多。车企们都琢磨着怎么用视觉符号告诉你“咱是纯电动”,但实际上消费者需要什么?我觉得大多老百姓上车开电动车,能跑得远、用起来省心才最关键,能不能一眼看出“这是电车”其实没那么重要。
另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储物空间。斯柯达这回拼了命让大家知道这车能装,后备厢标准就650升,座椅一放倒1700升。这数据听起来挺唬人,但你细想一下,咱平时有几回真塞那么大一堆东西?很多人买了大空间车,平常家用还是就那么点日常小物件,真要拉东西了,开个小面包或者直接叫快递不比自己装轻松?当然了,有大空间总归是好的,毕竟多了点灵活性。有时候这也不是你非要用,而是看着舒服,心里有底。
说到这个AI助手Laura,我觉得车厂们现在特别爱往车里塞智能系统,声称AI可以提前帮你做这做那,比如记录会议、播报路况、气氛灯调色什么的。听着科技感十足,可你回头想,这些事真有那么必要吗?咱开车大多数时间其实就奔着把你安全送到目的地,太复杂的功能反而容易分神。想象一下,路上堵车,车里的AI助手突然冷不丁蹦出来问你:“要不要听一首开心的歌?”说实话,有点多余。科技感不能落到形式主义上,真正能帮到人、减少麻烦的AI,那才是大家买账的。
再聊聊这什么可发光的Logo、蓝牙音响、冰箱,简直是把大家在家能用上的玩意都往车里搬。是不是很酷?是挺新鲜,尤其年轻人估计很喜欢。这些设计让大家感觉自己仿佛住在一个流动的大客厅里。但我要说,酷炫归酷炫,用起来其实也是一阵新鲜,真正长期用车还是得靠稳妥、耐用、方便。你看,以前那些一大堆功能的豪车,谁真用得勤快了?最后不是每天开开空调、插上手机、听个歌,其他花活基本躺在那落灰。
内饰搞成对开门,还用植物基材料3D打印。这算是环保又科技的结合吧。宣传里说得挺好,符合全球现在节能环保的潮流趋势,但我哼哼着问一句,咱们身边多少人是冲着“植物基头枕”买的车?还不是关键动力、电池、续航这些才是决定一辆电车真有用的标准。环保设计肯定值得支持,但要放在根本需求能满足的前提之上。
说到动力,斯柯达现在最紧要的那些硬指标还没说——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加速表现都没曝光。这个时候就跟你谈设计理念、车内新花样,倒是挺像一场“悬念营销”。但我要问,大伙买车,最先盯着看的,难道不是跑多远、电池耐用不耐用、坏不坏?这些事情都挖个坑留到后来,估计谁都心里打鼓。这就像你在饭馆点菜,光秀菜单不端菜,大家只会心里发虚。
还想提提空气动力学。这几年所有电动车几乎都在争谁风阻低,谁设计更“流畅”。有时候甚至到了为流线造型牺牲车内实用性的地步。Vision O倒是还算均衡,头尾比例看起来挺舒服,没把SUV变成大胶囊。但我要提醒一句,技术和美学紧密结合是好事,别为了指标强行变形,那就本末倒置。
再说个细节,每个车门有把雨伞,后备厢专属收纳,这些小心思倒很斯柯达。很多人觉得这不值一提,可实际上说明厂商还是懂点用户需求的。中国人买车最怕啥?怕不方便,怕东西乱丢。你看雷克萨斯加个“小书包”、本田车上加钩子、日产加纯平地台,谁都愿意搞点新点子揣着给你“收纳”。有心人就靠这些细节圈粉无数。
回头想想,这场“未来旅行车”的发布,是不是我们对未来出行的理想投射?一说未来,大家都容易被炫酷的外观和新技术吸引。尤其纯电、智能、环保这些词凑一块,就跟时髦单品似的,大家不买也要讨论两句。但说到底,大伙儿对车其实不会有天翻地覆的需求变化。“开得远、省心省力、能装人也能装货、用起来不出岔子”,这是永不过时的底线和标准。新科技、新设计谁都喜欢,可是扣在这些标准之外,成不了大家真正掏钱去买的理由。
你可以看见市场现在流行“钱花在刀刃上”,哪怕是新能源车,也逃不过老百姓对实用主义的追求。Vision O概念车眼下就有点像“样板间”,你能看到未来的一点苗头,看见电动车厂商的试探和焦虑,也能看到他们想留住老用户、吸引新用户的挣扎。
问题来了,这个方向是对是错?我反倒觉得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它是不是给了咱们更多的选择。谁都说“未来属于年轻人”,可真到买车那一刻你就知道,未来到底是谁的,还得看谁花钱谁用车。技术狂欢和设计革新固然要追,可实事求是说,新能源车能不能毕了油车的业,是不是用得住、修得起、保值率够不够硬,那才是真的王道。
最后,我还得问:我们到底需要一辆怎样的未来车?
是能跑得远、解决充电焦虑的“省心机器”,还是各种花哨新科技塞满的炫酷大玩具?说到底,普通人买车更像是买一个自己的移动小家。你可以想象这家装成啥模样,但“住着踏实”,比什么概念都重要。
Vision O这类车型每个细节都叠加着厂家的小算盘和大野心,我们旁观其实倒也不必太较真。但我希望,车企们今后在玩科技、搞未来的时候,能多问问老百姓:你们真想要啥?你们用这车是为了炫,还是为了能多两年少跑汽修厂?如果这个问题没人回答,那再炫酷的未来也只是车展上的一场烟火。
说到底,科技为人,不是人给科技当点缀。斯柯达Vision O是不是下个时代的标杆,还得等它交出真正的动力和续航成绩单再说。
咱就这么看着,既不盲目追,也别全盘否定——未来啥样,不是哪家车企定的,是我们开出来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