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武汉,东风大道上总是多两分沉默。公司总经理办公室门前厚厚的地毯踩起来舒适,至少不像账户余额那样薄。人事任免文件盖章的那天,财务部的小胡打趣说:“八个月没主心骨,财务报表都能编成小说了。”讲真,我见过不少企业空窗要员,临时负责人们临时抱佛脚,管理得像是微波炉加热剩饭——味同嚼蜡,还总担心爆裂。
2025年10月11日,东风汽车终于官宣,冯长军(1978年生人,会计师,财务背景)履新总经理。至此,这家4.2万员工、年销售三四百万辆的央企大船,有了复合型新掌舵。而他上任的剧本,远不是财务报表几横几竖那么简单。毕竟接手的不是流水线的小断档,是真刀真枪的销量腰斩、合资板块溃败、自主品牌虚火,还有那些数不清的内部治理顽疾。
专业视角看现场,东风这几年日子不算好过。2024年总销量248万辆,比2016年最高峰427万辆差了足足179万;2025年上半年更是退到82.39万辆,比上年塌了14.7%。市场份额,14%变成了7%。净利润?2022年有102亿元,但去年只剩5800万,今年上半年再度暴跌,仅剩3000-7000万。年轻人上班会说“都快成公益公司了”。
合资品牌的日子尤其难混。曾经一呼百应的东风日产,2025年上半年跌到25.28万辆,跌幅扩大到23.5%;东风本田昔日合资销冠转眼边缘化,2025年上半年只卖14.9万辆,下滑了近37%;神龙汽车更是快被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成传说,半年不到3万辆,市场反响仿佛某些法式餐厅——气氛好,回头客却少。
这些年打击不止来自外部市场,内部管理也很“有戏”。采购、法务、研发几个环节曝出了腐败案,说“有毒”也不为过。幸亏处理及时,没像有些企业那样最后只能靠警笛留住人心。算是“壮士断腕”,短痛长利。
观点层面说,冯长军的上任是不是能搞定东风的残局?得分好几个角度。“年轻化管理层”是好事,但也会有人担心:太年轻了,会不会不懂江湖老套路?会不会搞鸡血式的改革然后一地鸡毛?但既然能从会计师一路爬上集团一把手,本事总得有点不在财务报表上。
我还得承认一点,国有汽车企业这行在中国,就像是穿着西装打泥地战。私人品牌做事快,不由分说。央企出牌慢,主打合规,讲究稳健,可市场早已经等不起。变化这么快,坐一小时会都能被竞争对手拉开一个身位。财政出身的冯总,算算盘是行家,但造新能源车这事,有时候更像是在风口扔飞盘——谁的手快谁就能活得久。
细节推演起来,东风自主其实增长还行,2024年自主品牌销量137万辆,同比涨34.3%,自主乘用车涨26.4%。但“虚火”多,和长安、吉利、比亚迪比起来差距悬殊——长安自主快奔300万了,比亚迪单品牌轻松破200万,东风自主还不是那个能真正让人“扭头认车”的市场担当。多品牌战略让资源稀释,旗下“风神、风行、纳米、岚图、猛士”等各自为战,消费者买车更像买彩票,谁知道你买的是哪道“风”?
来自内部的数据更能说明点问题。自主品牌故障率比行业平均高37%,主打的智能座舱、三电系统还有不少成长空间。虽然近些年研发费用加码,八十几亿投下去,但即便如此,东风在电池、芯片方面还是得跪拜外部供应商。说财务稳健重要没错,但车还是要靠技术硬核说话,不然只能做个技术圈的会计。
再说合资品牌,东风日产和本田新能源转型缓慢,举个例子,ARIYA车型出来晚了市场近四年,坐上牌桌,别说比亚迪汉唐,甚至都赶不上长安深蓝、吉利银河。电动的赛点,拼的是谁“跑得快,还不喘”,东风合资明显后知后觉。英菲尼迪和启辰谁还提?还是那个问题:老外合资方不着急,中国央企也等不了。
说回冯长军,这哥们履历相当“金融范”,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到长安汽车金融,从东风会计师到磋商融资、司库管理。“资源整合高手”,内部给他起的外号。岚图融资五十亿、净现流增长八成多、负债率把控得挺稳,盘活“弹药库”都是硬实力。“账房先生转业务管家”,如今,既管钱又管车还管法务,这一身本事是通用兵还是首席执行官?财务控和业务控的混搭,在当下中国车企,或许正好对症。
东风自主似乎把筹码压在了岚图和新成立的“奕派科技”身上:岚图定位高端,近年销量翻番,逐步告别了“卖一辆亏一辆”的老梗头——毛利率涨了7.1个点,研发投入八十多亿,能让“账房先生”睡个好觉。奕派科技聚焦中端市场,要和比亚迪宋PLUS、吉利银河硬碰硬,但这市场腥风血雨,刚成立就要直面老牌强队,风险不能说小。业内流言蜚语不少:“岚图和奕派会不会定位重叠?”、“技术到底管够不?”官方回应寥寥,看得出还在调试阶段。
猛士科技主打越野新能源,销量增长也算不错,但这些“战线收缩”的策略,财务风格很明显——不做铺张浪费,集中火力打拳头产品,商业逻辑上没毛病。但东风的问题恰恰是:怎么把账算好,还能做出够硬的产品。“财务稳健”不是万能钥匙,“市场锐气”才是开门密码。如果未来能和华为合作,智能驾驶和座舱技术一旦有突破,那局面才算翻盘。
作为旁观者讲一嘴,冯长军的上任,既是一次专业试验,也是一次年轻化豪赌。未来的东风能不能杀出重围,恐怕得比谁能让“会计师懂市场、掌舵人能造车”。
当然,也许整个行业正在等待一个能“懂技术又能算账”的老会计,能不能带着8万员工杀出深水区,谁人能说得准。说到底,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没有退路,留给央企豪赌的时间也许比财务部门熬夜整理报表的时间还紧。资本逻辑、技术逻辑、人事逻辑会撞在一起,谁最后能笑着下班,就像案子里那个最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审到最后才知分晓。
话说回来,冯长军能否率领东风“再造顶梁柱”,还是会让财务报表成为下一个企业故事会,你怎么看?如果你是冯长军,坐在总经理办公室的沙发上,会先查哪个指标?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