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车展炸锅了!比亚迪端掉日本车企的“铁饭碗”
10月29日,熟悉的东京车展刚刚拉开帷幕,无论是本地记者还是汽车爱好者都已经围满了展馆,目光聚焦在比亚迪展台的那一抹亮色上,连日本本土车企的高管都偷偷站在人群后面挤着瞧,这场景吧,用“水泄不通”形容一点不夸张。别误会,他们的焦点不是什么超跑、不是什么“天价奢侈品”,站在热议中心的只是一台方方正正的小车——比亚迪推出给日本市场的专属纯电K-Car,名叫RACCO,翻过来直译叫“海獭”。
这一场面,对想象力差点儿的朋友来说,可能还不太能理解它到底有多震撼。出手K-Car,那可是动了日本车企的“根基”。要知道,这种小型车已经运营几十年,占到了整个日本汽车市场的大头——足足35%呢!而这块蛋糕,一向由铃木和本田这些本土品牌牢牢把控,要在它们主场竞争,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豪赌。可是比亚迪,带着一辆土生土长、彻底研究透了日本市场的小方盒电动车来了,真是像有人跑到寿司之神的店里直接摆了自己的中国刺身架子,横着就冲进了平日里不敢惹的大佬碗里。这番操作吓得铃木社长铃木俊宏当天就在自己家发布会上改了发言稿,蹦出了:“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话里带“寒”。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可不是单靠营销噱头搏出位。9月的数据就摆在那儿:比亚迪在日本纯电市场的销量同比暴涨了3倍,已经干到进口车的20%的市场占有率。这次呢,RACCO一亮相,又是满堂喝彩,到底其背后的奇效在哪里,我们好好聊聊。
这台车有多懂日本人?每个细节都在戳痛点
讲句大实话,之前也有不少中国车企试图把产品推到海外市场,你听新闻时可能也觉得很风光,但业内懂行的人都清楚,好多忙活半天都只是纸上谈兵。比亚迪用的可不是零改版硬塞到外国人的玩法,反而从头到脚,为RACCO量身订做了一版专属日本特性。这背后下了多少细功夫,光是细节就能说上一天。
从尺寸上来说,这台车简直是“蹲着量”的。日本对K-Car有明确标准,整车长度不能超过3.4米,宽度也要不到1.48米。你别买高光环评分的零件往车上加,这就不负责了。观察得越细致,就越能发掘日本市场的独特性,老百姓的车库基本都不宽敞,门和门之间也够呛能转身。因此,比亚迪推出了侧滑门设计,这拉开可真是“太得劲了”——轻轻一拉就行,连家里蹲横着上下车也变得从容起来,日本街道那些逼仄的小路,还有拥挤路旁停车位的尴尬,在这场重新设计中被体验感给智能推翻了。
再来看看外观和内饰,有点儿门道。绿色和科技感是关键词。比亚迪一眼就瞄准日本人对方盒子造型的痴迷度,把外形打磨得更是那么一眼就进到了“顺眼区”。尾标还加入了会发光的格调,比起铃木日产同级别,额外多了科技亮点,却一点没冒进,甚至是磨合了一种含蓄性。内饰的气派,光是右侧方向盘和连贯式座椅就够实用派疯狂点赞了,尤其是年纪大的爷爷奶奶,直接在座椅前轻松挪步。而仪表屏做到了液晶,另外按键还是保留了不少实体操作,“新旧兼打”的设计,贴着普通用户的心理。
再讲个底子功夫,看看动力。搭配的是20kWh刀片电池,能在对续航没大需求的小城镇跑柏油路上撂出“节奏感”来。一次充电就能跑180公里,完全打在日本人平均上下班通勤路线的枪抖,特别是能周充,“大巴般”便利感环环相扣。铃木新车呢?按个窗口我们绕去捋,后排再无这甜点。
几个不懂日本规则的竞争商无论技巧能稍逊,造型却偏私家装。不更正,我们全球数十台到场也只是早饭局优盘式坐没挨边式实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