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最近遇上了真正的大考。刚刚过去的7月,一向被视为新势力“优等生”的理想,销量竟然掉了将近40%,只卖出了3.07万辆。这个数字放在去年几乎没谁敢信:理想怎么会突然摔了个大跤?消息一爆出来,不少圈内人都开始低声议论,有人说理想要是不赶紧把问题补上,指不定还会往下掉。总结起来,这一下销量大幅缩水,几乎成了公司不得不全线“重启”的导火索。
理想高层动作非常快,李想一声令下直接在网络上喊话,定下9月i8交付量必须上8000台、目标冲击1万台。第二天,公司就紧急宣布组织调整:撤掉实验不到半年的“五大战区”,改为全国23个区域总部统一调度。新设销售和市场营销部门,所有一线决策统统收归总部管控。用大白话讲,理想这是打算亲自下场,亲自揽活,直接控制一线,把所有资源往新车集中倾斜。
新车,就是理想眼下的破局武器。先说理想i8,这部六座纯电SUV是理想在技术和配置上的“大作业”。33.98万元预售价,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全都标配,8月份就能交付。李想信心满满,大笔一挥:目前同价位没有竞品能匹敌i8。但圈里人清楚,这档次六座纯电SUV本来就是极窄的细分市场,撑得起品牌排场却难以大幅出量。打个比方,i8像家里最贵的瓷花瓶,摆着有面子,但真指望它养活全家,还是有点天真。
真正关系公司未来的,其实是即将亮相的理想i6。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花瓶”,而是主打五座纯电,轴距做到3米,对标奔驰GLC、奥迪Q5这些空间大、做家用宽敞的车型。而且i6定位“家庭首车”,亲民得多。业内预测,只要i6定价合理,稳定供货,极有可能成为理想的新销量主力,撑起大盘。可以说,理想这次的“双子星”布局是把i8顶在高端前线,拿来敲门提气;i6则要打下基础,为公司保底回血。
实际体验哪些地方出问题?去年我开过理想的L6,空间敞亮,配置舒服,家用体验确实不错。但一旦远行,尤其在外地跑长途,增程模式就得掐卡节奏找充电,加油不是问题,充电那几步还得算得准,不能掉队。身边一拨朋友之前图它空间和智能中控买了理想,现在都开始问纯电怎么选:既然国内充电环境越来越好了,谁还纠结油电混?眼瞅着大家口味变了,理想自然也要加快换新步伐。如果再迟一步,品牌就可能被消费者轻易抛下——这是理想最怕出现的局面。
公司组织上大调整,市场也在紧盯:i8的高价到底是天花板还是天坑?技术炫酷能不能转化为实际吸引力?i6量能跟得上吗,别搞出排队订车两三个月的尴尬?总部一把抓会不会带来一线僵化,地方战斗力反而下降?理想现在所有动作,说白了都是“被逼赶鸭子上架”,非改不可。市场不等人,如果快改正,数据就能立马给出反馈,如果犹豫,波动还会再来。对理想来说,中高端i8撑门面,亲民i6冲销量,这一套“双保险”策略能不能救急,就看市场最后给不给面子。而所有人关心的,不是理想有没有好故事,是真刀真枪的新车能不能拼出更多份额。
从最初的组织变阵,到新产品押宝,再到用户真实体验的变化这一层层下探,理想的每一步都是被市场倒逼着调整。表面上看,新技术新产品噱头不少,实际上,全公司正为那一张销量榜单搏命。从管理、生产到用户口味,每个细节都决定着理想的明天。现在留给理想的时间不算多,组织大动荡后能不能立刻见效?i8高端能否真打品牌?i6亲民能否拉回主力?所有答案,等着下几个月的数据给出最后结论。
这场变局,既是理想的一场豪赌,也是整个新势力市场的一次分水岭。跑得快的不一定跑得远,关键时刻谁能回归初心、贴近市场,谁就能捡回主动权。从现在起,理想的每一步都是生死战,而消费者的选择,就是唯一的裁判。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