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

大众和小鹏最近要深化合作了,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
简单说,他俩要把之前合作开发的一个叫 CEA 的电子架构,不光用在电动车上,以后燃油车、混动车也能用。这可不是小事儿 —— 以前都是外国车企给咱们技术,现在咱们中国的汽车技术开始往外输出了,这是个大转折。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咱先说说这技术到底有啥不一样。

这个 CEA 架构挺厉害,能把车上的控制器减少三成,成本能降下来,软件也更好调整。而且它支持远程升级系统,新车开发时间能缩短两成。大众计划从 2027 年开始,在国内卖的所有燃油车都用上它,一年卖 200 多万辆,量大了研发成本就能摊薄不少。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更关键的是,燃油车也能用上小鹏的智能技术了。比如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和能说中文的语音助手,装上之后能实现比较高级的辅助驾驶(L3 级),复杂路况下开车能顺 40%。这样一来,燃油车既有原来的动力,又有新能源车的智能体验,正好符合咱们市场对 “油车也得智能” 的需求。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这是中国车企的核心技术第一次大规模用在国际大牌的燃油车上,打破了以前 “外资给技术、咱们代工” 的老模式。之前大众、宝马这些也跟华为、Momenta 合作过,但这次不一样,说明咱们从跟着学变成能定规矩了。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这也逼着其他车企赶紧动起来。比如丰田、本田还在用老系统,软件更新得半年,而 CEA 架构每周都能更。所以现在奥迪跟华为合作,奔驰跟 Momenta 加深合作,大家都开始比谁的软件更厉害,而不是光比硬件了。要是这个 CEA 架构以后被广泛认可,可能会成行业通用标准,咱们中国主导的技术标准就能在国际上推广开。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那他俩为啥要这么合作呢?对大众来说,中国新能源车卖得越来越多(占比超 35%),它得靠智能化补补电动化的短板。用 CEA 架构能快速提升燃油车的智能水平,保住 20 万 - 30 万这个主力价位的市场。而且还能学小鹏的数据处理、快速开发的经验,帮自己的全球软件战略打基础。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对小鹏来说,能靠技术授权赚钱,以后这部分收入可能占到 15%-20%。更重要的是,能借着大众的全球供应链和销售网,把自己的智能技术卖到东南亚、欧洲这些地方,帮自己的品牌出海。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当然,这背后也有政策和市场的推动。咱们政府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给了不少政策便利;而且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智能配置,2024 年 L2 级以上智能驾驶的车已经占了 48%,车企不赶紧升级不行。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不过,这事儿也有挑战。首先,燃油车发动机舱温度高(能到 120℃)、振动大,CEA 架构装上去能不能长期稳定,还得看看。虽然小鹏之前在 G6 上展示过兼容性,但长期用着稳不稳,还需要时间检验。
其次,有人担心,大众燃油车装了这个架构,会不会丢了德系车特有的底盘感觉和驾驶质感。怎么在智能升级的同时保住品牌特色,挺关键的。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还有,小鹏要是太依赖技术授权赚钱,万一合作规模变小或者技术更新慢了,这模式就有风险。而且大众可能通过合作慢慢学会核心技术,以后自己研发,小鹏说话的分量就轻了。

深度捆绑!大众与小鹏签“技术无界”协议:燃油电动氢能全覆盖-有驾

总的来说,这事儿可能预示着全球汽车行业要进入 “传统车企 + 中国科技” 的新阶段。可能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合作,比如 Stellantis 投资零跑、福特和长安合作开发电动平台,形成 “外资出制造能力、咱们出智能技术” 的新分工。要是咱们能在电子架构、操作系统这些底层技术上定标准,就能彻底改变汽车行业的老规矩,让中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变成全球汽车生态的主导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