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淘汰赛 百家变五家 何小鹏的造车生死预言
“想害一个哥们?劝他去造车吧。”
何小鹏在镜头前笑了。
可眼里没有半点玩笑。
这是血战八年后的领悟。更是对行业赤裸的宣判。
一、生死时速:五年淘汰赛,无人有船票
“中国的汽车淘汰赛,至少还要打五年。”何小鹏斩钉截铁。
没有人。敢说自己拿到了船票。
哪怕小鹏刚交出炸裂财报:
二季度营收182.7亿,同比狂飙125%;
交付破10万辆,增长241%;
毛利率冲到17.3%,甚至压过特斯拉一头。
但狂欢属于当下。
生存属于未来。
“五年后,中国车企只会剩下五家左右。”他伸出五指。像在丈量生死线。
二、造车是“后悔的哲学”:三年赌一局,输赢靠天命
为何劝人造车等于害人?
答案藏在时间陷阱里。
“现在造一款车,三年后才能上市。”
三年。
审美会变。需求会漂移。对手会出招。
“如果半年前想到这问题,该多好?”何小鹏苦笑。
这是硬件人的宿命。
后悔的哲学...做硬件就是不断后悔的艺术。
门槛还在飙升。
40万辆——这是何小鹏心中的新势力生死线。远超业内公认的10万辆。
可当年涌入赛道的300家新势力呢?
活下来的。只剩10家。
尸体铺成了路标。
三、100万辆已成过去,血战目标是1000万辆
销量数字正在失效。
“未来三年,100万辆说明不了什么。”
真正的生死牌桌。
只认一个筹码:谁先冲到1000万辆保有量。
规模是护城河。更是氧气瓶。
小鹏的突围策略双管齐下:
•技术刺刀:每年砸20亿训练自动驾驶;2026年量产L4车型,剑指Robotaxi。
•美学革命:全新P7要让人“哇”出声。设计投入对标智驾烧钱。
不再堆参数。
要征服眼球。更要击中灵魂。
四、全球化?先读懂欧洲人的后备箱
出海是活路。也是荆棘路。
小鹏P7曾自信出征欧洲。
却撞上文化暗礁。
“欧洲人看车?后备箱必须塞进一周口粮。”何小鹏恍然大悟。
审美可以征服。
但习惯才是王。
中国车全球化需要二十年沉淀。
等中国电影、中国故事席卷全球时。
中国车的设计语言才会被真正听懂。
五、幸存者游戏:谁能活到2030?
淘汰赛没有旁观者。
连特斯拉也被拖入泥潭。“去年它稳如泰山,今年已现裂痕。”何小鹏冷静补刀。
未来的牌桌预测正在浮现:
•比亚迪:全产业链巨兽,年产能超500万辆。
•特斯拉:自动驾驶图腾,但中国份额承压。
•小米:生态链黑马,13个月卖13万辆SUV7。
•华为系:智驾方案开路,问界销量暴涨319%。
•小鹏:技术+全球化双引擎,现金储备475亿弹药充足。
“我们正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何小鹏说这话时。
眼里有火。
也有劫后余生的冷光。
五年淘汰赛。
有人看到绝望。
有人看到洗牌后的王座。
但有一件事确定无疑——
劝人造车,真是最狠的“复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