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一场无声的权力再分配。
“风云”二字在奇瑞词典里,从来不仅仅是一个名号。
1997年,第一台手工组装的轿车在芜湖小草房诞生,取名“风云”开启了奇瑞的造车征程;2025年7月8日,当风云A9L以13.99万元的起售价杀入C级轿车市场时,“风云”已从产品序列跃升为独立品牌。而同一时间,定位高端的星途却被整合进“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与艾瑞泽、QQ冰淇淋并列四大事业部。
奇瑞这次“一增一减”的调整从表面上看仿佛只是在品牌定位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但实际上,这其中反映的是新能源转型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博弈。
风云上位:一场迟到的新能源豪赌
风云的升级早有预兆。2023年11月,奇瑞重启风云序列主攻插混市场,但销量始终不温不火——2025年前5月,风云全系累计销量仅3.6万辆,主力车型风云T9贡献了60%的份额,风云T10月均销量仅232台。
真正的转折点是风云A9L的推出:这款车长超5米的C级轿车,以“14万级”价格打破同级底线,预售12天大定突破2万辆。奇瑞果断抓住机会将风云升级为品牌,定位“新能源赛道豪华独立品牌”,试图复制比亚迪仰望的技术平权神话。
以前那些经历就像奇瑞汽车做试验用的土地一样,现在终于有自己独立发展空间了”,一位芜湖地区奇瑞经销商感慨说,“A9L这款车订单里七成是老客户再次购买,他们看重就是性价比,”
星途降级:高端梦遇阻后的务实选择
2019年奇瑞推出的高端品牌星途,其“降格”一事颇值得琢磨,星途曾在2024年前创下一年销售12.5万辆的佳绩,不过到2024年增速却一下降至12.3%,其主力车型售价一直定在15-20万元区间,与奇瑞品牌的差距不足5万元。
致命伤在新能源:高端序列星纪元2024年销量仅2.7万辆,占品牌总量不足20%。售价22.58万元的星纪元ES上市后迅速降价3万元,仍难敌竞品。
更尴尬的是,与华为合作的智界S7和星纪元ES同平台开发,内部资源争夺激烈。
“星途展厅的客户总问:‘这和瑞虎9有什么区别?’”一位星途销售苦笑道,“现在并入事业群,至少能共享奇瑞2000家渠道,成本也能摊薄。”
智界危机:奇瑞的“华为依赖症”
调适背后还有一场暗涌:智界车辆车主和奇瑞之间的矛盾全面爆发。
7月8日风云A9L发布会上,奇瑞竟用“智界智行”官方账号直播,引发车主集体抗议:“我们花三十多万买智界,可不是冲着奇瑞!”尽管官方连发三条道歉,但车主扣掉车尾“奇瑞汽车”换贴“鸿蒙智行”的行动已蔓延至多地车友群。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智界品牌销量从2024年12月的1.7万辆峰值,暴跌至2025年6月的2459辆。这与尹同跃“有分歧时听华为”的公开表态形成讽刺性反差。
变阵真相:IPO倒逼的“外科手术”
这场架构调整的紧迫性,源于奇瑞2025年必须完成的四大任务:企业上市、年度目标、关键能力提升、技术突破。
资本视角的三大算计:
1.止损高端困局:星途独立运营时研发、供应链与奇瑞品牌重复建设,整合后预计降低20%成本
2.聚焦新能源赛道:风云品牌承载混动技术落地,2025年计划推出45款混动车型
3.平衡华为合作:智界保持独立运营,近期成立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公司,释放分权信号
当下投行业内有人称:“当前IPO材料当中能写入四大事业部,涵盖范围是在5万到50万元左右,智界聚焦于智能科技,清清楚楚的资本故事比销量数字关键得多。”
变革挑战:油电双轨制的生死考验
奇瑞的转型仍面临三重挑战:
技术平衡:燃油车仍是基本盘(2025年前5月瑞虎8系列销售6.1万辆),但新能源增速需维持98%的高增长才能达标
资源分配:星途经销商担忧“降级后高端服务缩水”,风云经销商则期待技术下放
用户信任:智界车主扣标事件暴露品牌认同危机,修复成本远超预期
正如一位星途揽月车主在论坛留言:“当年多花8万买星途就图个专属感,现在和QQ一个事业部,心里总不是滋味。”
结语:小草房精神的二次长征
1997年,尹同跃带着团队在芜湖小草房里敲出第一辆风云轿车时,“技术奇瑞”的种子就已埋下。28年后,当风云品牌重生、星途让位、智界挣扎求存,奇瑞的架构手术刀终于挥向自己。
这场变阵不是终点。当吉利银河靠34万辆半年销量站稳新能源(同比增长264%),当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以10.98万杀入混动市场,留给奇瑞试错的时间,或许比想象中更少。
风云再起时,江湖已换天。
文中数据来源:
奇瑞集团2025上半年销量
风云星途智界销售数据
奇瑞上市规划及战略调整
车主反馈及行业分析
你认为风云独立能否助奇瑞打赢新能源之战?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