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美国财长贝森特紧急提出“用关税休战换稀土松口”的交易时,全球资本市场突然意识到一个反常识的现实:美国军工产业链的“心脏”F-35战机、战斧导弹、核反应堆涂层竟被中国攥在掌心。
更讽刺的是,美国最大稀土矿芒廷帕斯开采的矿石,需千里迢迢运到中国加工后才能使用。 这种依赖并非偶然,中国控制着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而美国国防工业87%的重稀土需求只能由中国满足。 当特朗普政府高喊“100%关税”的硬碰硬策略时,中国仅用一纸稀土出口管制令,就让美方态度180度逆转。
10月26日,中美在吉隆坡经贸磋商达成的初步共识,表面是双方在出口管制、芬太尼、航运关税三大领域的相互妥协,但真正的胜负手早已浮出水面。
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不再考虑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这一让步被外界视为美方对稀土卡脖子困境的紧急避险。 而就在一个月前,中国工信部连续发布稀土矿物、分离物及石墨、锂电池技术的出口管制令,直接命中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七寸”。
稀土不是普通的泥土,它是隐形战机雷达、导弹制导系统、电动汽车电机的核心材料。 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依据的是《出口管制法》而非临时贸易反制,这让美方“交易式谈判”的提议显得天真。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报告坦承:美国目前无法分离重稀土,若中国完全断供,美国国防供应链将面临长期中断。 更严峻的是,美国稀土库存仅能维持18个月,而F-35战机每架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五角大楼的导弹磁体储备已拉响警报。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还气势汹汹地将对华关税加码至145%,但10月后局面彻底逆转。 10月11日,特朗普宣称将对中国征收100%关税,但一周后美方主动提出以芬太尼、大豆、稀土为议题的谈判。
这种软化的根源在于,美国发现自己在稀土领域“绕不开中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替代合同远水难解近渴,且美国稀土提炼技术比中国落后20年。 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承认,擎天柱机器人因稀土管制量产受阻,正紧急申请对华出口许可。
尽管稀土优势明显,中国在金融领域仍面临不对称差距。 中国制造业规模是美国的2倍,但股市市值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美元霸权牢牢掌控着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而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不足5%。
中国近年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数字人民币“货币桥”试点加速突围,但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仍需时间。 美国凭借纽约清算系统(CHIPS)和SWIFT的垄断地位,仍可对全球支付通道实施“断网式”制裁。
制度优势:反腐与军事变革的底层支撑
中美博弈的韧性差异,部分源于双方制度效能的对比。 中国通过反腐行动清退军队腐败将领,使资金精准投向装备研发,这是解放军新军事变革全面突破的关键。
相比之下,特朗普家族被曝光的利益输送问题,削弱了美国政策执行力。 这种自我净化能力,让中国在稀土管制、金融改革等长期战略上保持连贯性,而美国政策则受选举周期频繁摆动。
稀土战只是序幕,下一步较量将聚焦规则制定权。 中国对稀土出口引入0.1%含量许可制审查,覆盖全球几乎所有含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这种精细规则比简单禁令更具战略韧性。
与此同时,中国正推动“石油人民币”结算、扩大CIPS覆盖范围,避免在金融领域被美元体系“硬脱钩”。 美国试图用关税休战换取稀土松口,但中方始终将稀土管制与国家安全绑定,拒绝将其矮化为贸易筹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