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福特这个牌子,咱们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还会立马蹦出福克斯、蒙迪欧这些熟悉的名字。
想当年,福克斯可是不少年轻人心中的“小钢炮”,操控好,开着有劲儿,而蒙迪欧则是商务和家用的体面之选,大气稳重。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福特,好像跟咱们印象里的那个福特不太一样了。
不光是满大街的新车里,福特的身影似乎没以前那么常见了,就连它在国外市场的一些大动作,也让人有点看不懂。
听说在欧洲,连福克斯和嘉年华这种功勋卓著的车型都要停产了,整个品牌好像一门心思扑到了SUV和电动车上。
这究竟是福特迷失了方向,还是在下一盘我们没看懂的大棋?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好好扒一扒福特现在手里的牌,看看这个百年老厂在全球,尤其是在咱们中国市场,到底在想些什么,又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咱们先看看福特现在最重视的SUV产品线。
在欧洲市场,福特可以说是布下了一个从大到小的SUV矩阵。
打头阵的是一款叫EcoSport的小型SUV,国内之前叫翼搏,大家可能还有点印象。
这车看着挺敦实,底盘也高,但其实尺寸非常小,跟一辆嘉年华占地面积差不多,在拥挤的城市里开确实挺灵活,停车也方便。
不过,也别真指望它能去翻山越岭,它本质上就是一辆“长高了”的嘉年华,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好的驾驶视野和更宽敞的头部空间。
配上那台小排量的1.0T三缸发动机,日常代步是足够省油了,但也别指望有什么澎湃的动力。
再往上一级,是Puma,这款车的设计就时尚多了,不像翼搏那样硬要装成硬派越野的样子,更像是一台加高加长的跨界版嘉年华。
它的操控性继承了福特一贯的优良传统,开起来很轻快,同时后排和后备箱空间也更实用一些,在欧洲卖得相当不错。
而福特在欧洲能买到的最大号主流SUV,就是Kuga,也就是咱们国内的锐际。
作为一款标准的家用SUV,它的空间表现是合格的,后排坐人、安装儿童座椅都比较宽敞,后备箱也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的需求。
然而,同样是这款锐际,到了咱们中国市场,境遇就完全不同了。
它的机械素质确实不错,底盘扎实,开起来有欧洲车那种稳重感,2.0T发动机配四驱的动力系统也很有诚意。
可问题是,它要面对的对手实在是太强了。
看看我们自主品牌的同级车,比亚迪宋PLUS、吉利星越L、哈弗H6,哪一个不是身怀绝技的“卷王”?
在内饰设计上,咱们的自主品牌普遍用料更足,屏幕更大,科技感营造得更到位;在智能化方面,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语音控制的聪明程度,更是把合资品牌远远甩在身后;更别提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已经把油耗做到了极致,让锐际这种纯燃油车在用车成本上毫无优势可言。
所以,尽管锐际本身是一辆好车,但在中国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市场里,它光靠“好开”这一点,已经很难打动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了。
最有意思的,还要数蒙迪欧这款车。
在欧洲,因为SUV的流行,这款曾经的中型轿车标杆已经光荣退役,正式停产了。
欧洲的消费者如果想买蒙迪欧,只能去二手车市场里淘了。
但是,你再看看咱们国内,福特不仅没有放弃蒙迪欧,反而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了一款全新的、脱胎换骨的蒙迪欧。
这台新车的外观设计极具未来感,那个分体式大灯和巨大的“龙鳞”格栅,看着就不好惹。
车内更是直接上了一块长达1.1米的贯穿式大联屏,把科技氛围直接拉满。
可以说,除了名字还叫蒙迪欧,它跟欧洲人记忆里的那台车已经完全是两码事了。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它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分量和独特需求。
如今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跨国车企随便拿一款全球车型就能“躺着赚钱”的地方了。
这里的消费者见多识广,需求明确,竞争激烈程度全球第一。
这迫使像福特这样的国际巨头,必须放下身段,投入重金,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特供车型,否则就只有被淘汰的份儿。
当欧洲人还在怀念过去的蒙迪欧时,我们已经能开上专门为我们打造的最新、最酷的版本,这背后,正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实力和话语权的体现。
说完燃油车,我们再来看看福特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努力。
面对特斯拉和我们国内众多新势力的猛烈攻势,福特这个“百年老店”的转身虽然有些迟缓,但也算是迈开了步子。
它的第一款重磅纯电产品,就是Mustang Mach-E,也就是电马。
把“野马”这个传奇跑车的名字,安在一台纯电SUV上,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很多车迷都觉得这是对经典的亵渎。
但平心而论,当你真正开上这台车,那迅猛的电门响应和依然保留了福特运动基因的底盘调校,确实能带来不少驾驶乐趣。
不过,它的挑战也同样巨大。
在咱们国内,它的续航里程、智能化水平以及内饰的豪华感,相比同价位的蔚来、小鹏、极氪等国产品牌,并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下风。
更有趣的是福特在欧洲推出的全新纯电SUV——探险者EV。
这台车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福特的硬朗风格,但它的“骨子里”,却流淌着大众的血液。
因为它用的是大众集团的MEB纯电平台,和大众ID.4、斯柯达Enyaq是“表兄弟”。
这个合作说明了什么?
它说明在电动化这条全新的、极其烧钱的赛道上,即便是福特和大众这种斗了一百年的老冤家,也不得不放下成见,抱团取暖,共同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
这恰恰反映出,以特斯拉和中国新势力为代表的电动化浪潮,给这些传统汽车巨头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压力。
它们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勉强跟上时代的步伐。
反观我们国内,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早已建立起自己的正向研发纯电平台,并且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技术迭代。
当福特还在借用对手的平台造车时,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化了好几代。
所以你看,福特这个品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它不再是那个用一款福克斯就能风靡全球的福特了。
在欧洲,它在收缩战线,砍掉不赚钱的轿车业务,务实地转向SUV和有限的电动化。
而在中国,它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专门定制的产品,用尽浑身解数来迎合这里的消费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这背后,反映的正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巨大变化:中国市场,已经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引领者,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际汽车巨头的未来战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