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特斯拉Model Y L新上市这事儿,搁以前,车圈大新闻一出,大家都要刷一波“到底能不能打”的灵魂拷问,现在也没变,还是绕不过这茬儿。
咱们就不说那些行业通用的套话,直接从大家都关心的那几点聊起,这车33.9万元的定价其实真不算便宜啊,但这事儿,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各种对标、讨论了。
你说这新品一出来,是不是友商立即一紧?不好说,毕竟怎么“慌”咱看不到,但特斯拉自己估计心里是有点儿闷的。
新车型砸出来,本质上就是告诉那些盯着Model Y“划拳”的友商:你们以为你们在对标我原来那一款,实际上人家特斯拉已经开了新局了。
但现实就是这么戏剧化——Model Y的销量最近一路过山车,三月冲到近四万五,四月又掉到两万以下,六月份重新回到了顶点,到七月又跌到三万,谁看了不直呼有点儿刺激?
销量这波动啊,说白了就是友商的围攻确实起了点作用,特斯拉那种“稳坐钓鱼台”的时代,似乎正在被挤掉。
Model Y L这个时候上场,怎么看都像是回怼一波友商的挑战,顺便给市场一个新的话题。
这里有没有“自信满满”或者“被赶鸭子上架”的意思?谁知道呢。
外人看来特斯拉光环还在,但也别忘了,撑江湖地位和真金白银的销量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可以是全场最闪耀的品牌,但人们要掏钱买单时,不一定就认你最牛。
去年Model Y焕新过,但说实际变化,眼尖的用户都知道,真没太大突破,所谓“行业标杆”,有的时候也只剩情怀和历史包袱了。
这种感觉,有点像那些年苹果手机刚出来时的狠劲,后来持续迭代,话题是一茬儿接一茬儿,但谁还把它当作科技圈的绝对一哥?
特斯拉最近财报也摆了出来,整年的营收猛砍十一个百分点,汽车业务收入少了整整十八个点,说实话,这数字放出来,有点辣眼睛。
利润更是直接缩水,净利润二十三亿多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少了得有三分之一,环比下降三十点五个点,这哪还有半点“高歌猛进”的味道?
销量也是一降再降,新车生产七十七万多辆,同比下滑八个点,交付仅有七十二万多,也掉了十三点二个百分点。
马斯克电话会上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公司正在大调整,美国的电动汽车销售激励政策不见了,摆明这阵子特斯拉得“勒紧裤腰带”,而且还不止一两个季度要艰难度日。
中国市场风云变化,欧洲那块也是销量下跌,关税啥的全都扑面而来,这日子,还真是“处处碰壁”。
但人家特斯拉也不是光挨打,还是有点好消息。
那款一直传得沸沸扬扬的“平价车”已经在美国工厂生产了,下半年要量产,这意思就是,咱们中国用户可能也快能体验到了。
自动驾驶FSD或许在荷兰获批,部分欧洲市场有望迎来“翻盘”,软件系统会有大更新,这对提升产品优势也是一锤定音。
好了,说回Model Y L这车,新品刚上,评价成了两极分化那是真实的。
有些人吹嘘六座版设定,还有七百五十一公里的续航,加上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之类的配置升了好多,期待它来引领新一波潮流。
结果,另一拨人却一顿嘲讽,这价格有些“飘了”,而且配置嘛,看着没啥亮眼的,怕是很难掀起多大水花。
真正站在市场的角度看,其实纯电大六座SUV对大家庭来说诱惑力还是不小,买车不只看空不空、跑多远,更多是实用能不能匹配家庭出行需求。
这些年谁家不是两个娃起步?谁不想车里宽敞点?
定价三十三点九万对瞄着特斯拉的人群其实没那么高不可攀,买单主力依然是那些热爱品牌、追求科技感的。
不过Model Y L把车身做长,网上反馈是放大招了,可也有槽点:轴距有三米,车长近五米,但要让第二排坐得舒坦,最后一排基本就是“象征性”的,跟很多跑车的后排没啥区别,临时应急倒是能凑合,但真想常坐,难啊。
这就有点尴尬了,新车的三排还不如原先五座的Model Y实用性高。
但要说空间就彻底没用吗?那也不至于。
三排座椅放倒后,整个后备厢容量那是杠杠的,装大件完全不怕,特别适合二孩家庭出去度假,四口之家那么点需求轻松满足,舒适感和装载力也算是拉满了。
说到底,这类型车,有时候不是绝对功能取胜,更多是产品定位和消费者具体用车场景的匹配。
现在大家都走“降价换量”的路,特斯拉偏偏反着来,涨价而且还没同步升级电池和电机,动力更强、续航更长全凭软件和调校提升,表面看是涨价,实际是让用户为技术买单。
这套操作确实有点逆势而行,跟那些一味砸价值的操作不是一个套路。
现阶段,Model Y L算是特斯拉旗下配置最全、技术最顶尖的主打产品,马斯克赌的是——只要把技术做到极致,用户还会给面子。
很明显,这车子是拿来当下阶段主打推的,对标的正是中国市场那些中大型纯电SUV,比如小米YU7、比亚迪唐L这些新贵,全都扑向Model Y原有的细分市场。
但你说升级后的Model Y,产品力再丰富,外观再怎么磨,终究还是审美疲劳。
在新车型一波接一波的冲击下,这份“地位”难免被挑战。
Model Y L想要的不是简单销量增长,人家更想把整个市场格局带回自己主导。
新一代产品力和实用性双管齐下,把用户重新拉回特斯拉阵营,能不能做到,谁也不敢保证。
中国纯电SUV市场成熟度今非昔比,用户是越来越挑剔,曾经那句“特斯拉即是高端”的说法,早都被打破了。
这回新车一出,口碑两极分化,已经能看出特斯拉在中国话语权是真的变弱了。
早些年,如果说买纯电就是认特斯拉,现如今想买车,选择面那叫一个宽,光自主品牌的配置和性价比就能把人挑花眼,谁还非得盯一个国际大牌?
你想要长续航、空间大,还得是同价位下比拼,大家都开始从“品牌信仰”转向“实用至上”,这才是真实的消费逻辑。
说白了,Model Y L这盘棋确实走得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不降价还涨价,是不是任性,市场会给答案。
研发端的突破是不是继续能带热品牌,哪怕座椅空间打了折扣、大众吐槽并不少,只要核心科技没掉队,品牌力还能在线。
不过,能不能打破销量过山车的魔咒,还得看后续的车主反馈,产品力和用户体验若是能给大家惊喜,特斯拉的“王者归来”或许还有机会。
但谁都明白这条路不会平顺,一众国产新势力虎视眈眈,各类技术创新和降价策略组合拳打得越来越凶,留给特斯拉的登顶空间,被一点点蚕食。
现在消费者买车看重性价比,配置仔细比、空间长度一项项掰,这种实际需求下,品牌光环优势没以前那么大。
别说什么“都在对标特斯拉”,事实是每家都在“以我为主”,你强我就变、你涨价我就堆料,总之谁也不服谁。
Model Y L能否抗住这种围攻?技术进步、实用应用、价格策略,三板斧必须都硬才行。
未来市场反馈,肯定还会继续两极分化,但特斯拉要想拿回主导权,必须得给出更具颠覆性的产品和真实用户价值。
悬念还在,这场对决刚开始,结果谁赢还真没定数。
你觉得Model Y L撑得住国产卷王们的围攻吗?你会为颜值、配置跟品牌信仰买单吗?放下“特斯拉滤镜”,看看这场车市新对决,你站哪一边?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