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的尽头是造车?“液晶之父”夏普官宣造车!

10月29日,2025东京车展正式拉开帷幕。

日本家电巨头夏普携全新LDK +概念车惊艳亮相,完成这款跨界产品的全球首秀,迅速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曾以“液晶之父”名号奠定行业地位的夏普,此次首秀并非单纯的产品展示 ,其同步正式官宣造车计划:首款纯电动汽车LDK+将在2027年实现量产发售。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夏普汽车计划打破传统汽车销售模式,借助夏普自身优势的家电卖场渠道,以及合作的住宅建造商网络推进销售,试图构建“家电+出行”的场景化销售新路径。

家电企业的尽头是造车?“液晶之父”夏普官宣造车!-有驾

作为继创维、格力、小米、追觅之后又一家入局造车的家电企业,夏普的跨界之举,再次凸显家电行业向出行领域渗透的趋势。

当下汽车行业正掀起“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场景化竞争热潮,而家电厂商则凭借自身在智能硬件、场景营造上的积累反向切入。

没落的夏普,造车会是新出路?

从客厅到车轮,跨界看似豪迈,实则是一家老牌科技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生死抉择。

作为全球知名家电品牌,夏普的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由创始人早川德次在日本大阪创立,凭借在电视机、液晶面板领域的多项开创性成果,一度成为行业标杆。

其中,旗下AQUOS电视更是风靡全球,长期占据电视机市场明星产品席位,而夏普也因在液晶技术上的深厚积累,被外界冠以“液晶之父”的美誉。

然而,这家老牌企业的命运在2016年发生转折。彼时,富士康以约3888亿日元收购夏普66%股权,使其成为日本首家被外资收购的大型科技公司。被收购后,夏普虽能依靠代工业务维持运营,但核心液晶面板业务持续陷入困境。

2023年,该业务板块亏损近150亿日元,位于大阪的电视液晶工厂无奈关停。这一方面源于苹果等核心客户转向OLED屏幕,减少了对液晶面板的需求;另一方面,中韩企业在液晶领域的快速崛起,进一步挤压了夏普的市场空间。

双重挤压下,其2023财年液晶面板业务亏损近 150 亿日元,大阪电视液晶工厂在2024年无奈关停,曾耗资4300亿日元打造的堺市10代线也因连续11年亏损被纳入产能收缩计划。

尽管2024财年夏普通过剥离低效资产实现了营业利润转正,但2.16万亿日元的营收仍同比下滑 7%,核心业务的结构性问题并未解决。

在此背景下,社长冲津雅浩明确将 “投资电动汽车与人工智能” 列为新增长支柱,造车成为夏普的必然选择。

夏普公司CTO种谷元隆表示:“夏普将整合在AI、家电、能源设备等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开发出现有OEM厂商无法实现的、具有‘夏普特色’的电动汽车,并全力推进其商业化,目标是在2027财年进入市场。”

家电企业的尽头是造车?“液晶之父”夏普官宣造车!-有驾

夏普LDK+这款新车基于富士康(鸿海集团)所开发的电动汽车平台打造,定位为多功能纯电动MPV。

它由夏普联合鸿海集团及FoloFly共同参与研发,集多方优势于一身。富士康在电子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FoloFly也在特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三方合作有望为LDK +带来创新性的设计与性能。

此次跨界造车被视作夏普整合集团资源、推动业务多元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夏普借助富士康的资源和自身技术优势进入汽车领域,不仅可以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还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客厅到车轮,家电企业纷纷跨界新能源

造车新势力的鼻祖,无疑就是“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和他的法拉第,但他已经成为笑谈。

真正意义上家电跨界成功造车的,就是小米。

2021年,小米正式宣布进军造车领域,雷军那句“押上人生全部声誉”的豪言壮语,彰显了小米造车的坚定决心。在这场造车之旅中,小米展现出了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为其在汽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家电企业的尽头是造车?“液晶之父”夏普官宣造车!-有驾

2024年3月,小米首款车型SU7震撼上市,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智能配置,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上市24小时内88,898台大定订单,全年交付超13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

2025年6月,第二款车型YU7更是创下了1小时大定28万辆的行业纪录。

家电企业的尽头是造车?“液晶之父”夏普官宣造车!-有驾

而与小米有着“瓜葛”的格力,造车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充满坎坷与挑战。

2016年,董明珠怀揣着造车的梦想,豪掷130亿试图收购银隆,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然而这一计划却在股东大会上遭到了中小股东的否决。但董明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自掏腰包23.4亿元,并联合万达、京东等企业,合计投资30亿元,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继续追逐着她的造车梦。

格力钛纯电货车刚上市时,标价15.8万 ,比同期的比亚迪T5混动货车还贵出3万 ,过高的价格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结果直接被市场教训。

2024年,格力钛纯电货车被迫降价到5万清仓,跌幅高达70% ,这一巨大的价格落差,让人不禁感叹市场的残酷。不过,格力并没有被这次挫折打倒,而是迅速调整战略,将重心放在环卫车、公交车以及重卡等商用车领域 。

目前,格力已经全面布局商用车赛道,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努力在商用车领域站稳脚跟。

家电企业的尽头是造车?“液晶之父”夏普官宣造车!-有驾

而另外一个家电巨头创维造车的发展历程同样充满了曲折。

2011年,电视机巨头创维的创始人黄宏生收购南京金龙,组建开沃集团进军新能源商用车。后辗转天美汽车、创维ET5等多次换壳。

15年间,黄宏生宣称投入超100亿元,但是2025年1-5月主力车型EV6累计销量仅1019辆,相当于小米SU7上市半个月的交付量。创维EV6在2023年C-NCAP碰撞测试中仅获一星评级,多项安全指标得分为零。

整体来说,创维造车之路满是不易。

家电企业的尽头是造车?“液晶之父”夏普官宣造车!-有驾

另外,2025年8月28日,以智能清洁电器起家的追觅科技在正式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聚焦全球超豪华市场。彼时,这一消息一出,即刻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

据其官方信息,追觅首款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

宣称将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9月25日消息,追觅汽车第二款产品: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的家族首款超奢旗舰SUV,在首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展。两款车型均计划2027年亮相。

追觅计划依托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等3155件全球授权专利技术,向汽车电驱、智能座舱等领域迁移技术。

目前追觅已组建近千人跨行业造车团队,采取“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模式,德国工厂正选址筹建,紧邻特斯拉。借助全球100多国的渠道网络,其目标是以中国品牌身份突破超豪华汽车市场格局。

家电企业的尽头是造车?“液晶之父”夏普官宣造车!-有驾

无独有偶,在追觅官宣造车的前一天(8月27日),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近日宣布,已完成对汽车之家的战略入股交易交割及董事会改组,汽车之家正式加入海尔汽车产业生态。外界也猜测是海尔为造车在做布局。

在跨界造车阵营中,小米、夏普、追觅、海尔、美的虽选择了不同的产品路径,却共享着相似的战略逻辑:小米打造“人车家全生态”;夏普发布“车轮上的客厅”概念车;追觅直接进军超豪华纯电赛道。

但其核心逻辑都是将汽车视为下一代智能终端,或造车或围绕车构建生态,以完善自身的生态。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众多企业鱼贯而入,竞争格局日益复杂。头部企业凭借其在技术、品牌、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形成强大的竞争壁垒。

家电企业跨界造车的热情高涨,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风险,这些挑战和风险犹如一道道难关,考验着家电企业的决心和能力。

造车容易,卖车难,活下去更难,家电企业能否在造车这条路上成功突围,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