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车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我们每天开车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出游,感觉自己对这台机器已经了如指掌。
但实际上,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操作,或者是在4S店听来的“金玉良言”,可能正在悄悄地伤害我们的爱车,还让我们花了不少冤枉钱。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那些大部分车主都不知道,但又特别实用的养车知识,看看您是不是也中招了。
咱们先从一个每天都要做的动作说起:启动车辆。
尤其是在夏天,车子在太阳下晒了一天,车内温度高得像个蒸笼,很多人一上车,第一反应就是点火,然后把空调开到最大风量,对着自己猛吹。
这个动作虽然能让你瞬间凉快下来,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习惯。
您想啊,车辆经过长时间的停放,内饰的塑料、皮革、座椅等材料会释放出一些对人体不太友好的挥发性气体,比如甲醛和苯。
当您一启动就紧闭车窗开空调,并且使用内循环模式时,这些有害气体就会被空调系统搅动起来,在密闭的车厢里循环,被您和家人全部吸了进去。
这可比室外的空气要糟糕多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上车后先把四个车窗都降下来,让空气自然对流一两分钟,把车内的热气和废气排出去。
然后启动车辆,打开空调,先选择外循环模式,让车外的新鲜空气进入,把空调管道里可能积存的潮气和霉菌吹散。
等车内的温度降下来,感觉舒适了,再切换到内循环模式,这样制冷效果会更好,也更健康。
再来说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小错误,就是使用雨刮器。
挡风玻璃上落了些灰尘、树叶,或者有些鸟粪,是不是觉得直接开雨刮刮一下就完事了?
千万别这么做。
您得知道,玻璃上的那些细小沙粒,在干燥的状态下,对于雨刮器的橡胶条来说,就跟砂纸一样。
直接干刮,无异于用砂纸在打磨娇嫩的胶条,几次下来,胶条的刃口就会受损,变得不平整,再下雨的时候就刮不干净,留下一道道烦人的水痕,影响视线。
如果沙粒比较大、比较硬,甚至还有可能在您的挡风玻璃上划出细微的伤痕。
所以,无论何时,只要想用雨刮器,都必须先喷射玻璃水。
玻璃水的作用不仅仅是清洁,更重要的是润滑,让雨刮器能在湿润的玻璃上顺畅地滑动。
一瓶玻璃水也就十几块钱,而换一副质量好点的雨刮器得一两百,要是玻璃花了,那损失就更大了,这笔账大家都会算。
接下来这个知识点可能要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了:如果您的车打算停放超过一个星期,最好不要拉紧手刹。
我们都知道停车要拉手刹,这是为了防止车辆溜车,保证安全。
但在潮湿的环境,比如南方的梅雨季节,或者地下车库,以及刚刚洗完车之后,刹车盘和刹-车片上都会有水汽。
如果这时候您把手刹拉得紧紧的,刹车片和刹车盘就会长时间紧密贴合在一起,金属表面在潮湿环境下很容易发生锈蚀,最后“锈死”在一起。
等您过段时间再来开车,可能会发现车子后轮动不了,就像被锁住了一样。
这时候只能求助维修厂,处理起来既费时又费钱。
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对于自动挡车型,停在平地上时,挂入P挡就足够了,P挡的驻车棘爪会锁住变速箱,从而固定住车轮。
手动挡车型可以挂在一档或者倒档。
如果是在有坡度的地方停车,不放心的话,可以在车轮底下垫一块砖头或者木楔子,这样双重保险,远比单纯依赖手刹要稳妥。
我们再来聊聊保养。
去4S店保养时,关于机油的选择,您是不是总听到这样的建议:“先生,您的车最好用全合成机油,保护性更好,动力更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用车来说,这纯属过度消费。
机油分为矿物油、半合成机油和全合成机油,它们的性能和价格是逐级递增的。
全合成机油确实在高温稳定性、清洁能力和更换周期上表现最优,但它更适合那些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经常激烈驾驶或者追求长效保养的车辆。
如果您的车只是一台普通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家用车,一年也开不了一万公里,平时就是上下班代步,那么使用半合成机油,甚至一些高品质的矿物油,按照厂家保养手册上规定的里程和时间进行更换,已经完全能够为您的发动机提供充足的保护了。
没必要为了一个“更好”的概念,每次都多花几百块钱。
最权威的参考永远是您车上的那本保养手册,而不是销售人员的推荐。
说到省钱,还有一项保养项目,您完全可以自己动手,那就是更换空调滤芯和空气滤芯。
在维修店里,更换这两个小东西,连工带料通常要花费两三百元。
但实际上,这两个滤芯的价格非常便宜,在网上购买品牌件,一个也就几十块钱。
而且更换过程极其简单。
空调滤芯一般都设计在副驾驶的手套箱后面,打开手套箱,找到一个盖板,掰开几个卡扣,就能把旧的抽出来,把新的按方向插进去,全程可能都用不了五分钟。
空气滤芯在发动机舱的一个黑色盒子里,同样也是几个卡扣固定的,打开换上就行。
自己动手不仅省下了一大笔工时费,还能让您更了解自己的爱车,何乐而不为呢?
建议每一万公里或者每年更换一次,如果所处地区空气质量较差,比如雾霾、风沙比较多,可以缩短更换周期。
最后,我们来谈谈轮胎,这可是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头等大事。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夏天温度高,容易爆胎,所以应该把胎压调低一些。
恰恰相反,胎压过低比胎压过高更容易引发爆胎。
当胎压不足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会增大,行驶中轮胎的侧壁会发生过度变形和反复弯折,这会使得轮胎内部积聚大量的热量,导致橡胶老化、帘布层疲劳,最终结构崩溃而爆胎。
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爆胎事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胎压过低引起的。
因此,夏天也必须按照厂家规定的标准胎压来充气。
这个标准值通常标注在驾驶员侧车门框上或者油箱盖内侧。
并且,最好养成每月检查一次胎压的好习惯,而且要在轮胎冷却的状态下测量,这样得到的数据才最准确。
为了让四个轮胎磨损得更均匀,延长使用寿命,建议每一万到两万公里进行一次轮胎换位。
正确的换位方式也不是简单的-前后对调,而是驱动轮(通常是前轮)垂直移到后轮,非驱动轮(通常是后轮)交叉换到前轮位置,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磨损均衡效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