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去4S店看车,销售是不是总跟你提“智驾”、“高阶辅助”这些词?好像不带点自动驾驶功能,都不好意思上桌吃饭了。更离谱的是,以前只有30万以上的豪车才有的高速领航,现在十几万的油车居然也能安排上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难道真是技术突然“开窍”了?
其实啊,这波“智驾平权”的浪潮,早就悄悄开始了。最近有个大新闻——中国一汽集团战略投资了卓驭科技,而且是“共同控制”级别的深度绑定。注意啊,这可不是普通入股,而是真金白银地当起了“战略合伙人”。要知道,一汽可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链长单位”,它看中的,肯定不是短期炒作。那问题来了:为啥是卓驭?它到底有啥不一样?
咱们先看结果。就在9月刚上市的全新速腾L上,你花不到20万,就能买到一套支持“无图端到端高速领航”的IQ.Pilot增强辅助驾驶系统。A+级燃油车也能玩高阶智驾?这不是打脸那些说“油车落后”的人吗!而且这套系统不光在速腾L上有,红旗的纯电车、探岳L、迈腾、揽境……甚至宝骏的云朵、悦也Plus都在用,横跨油电、覆盖高低端,这操作,属实有点“支棱起来”的意思。
关键就在于,卓驭搞定了“油电同智”这个老大难问题。很多人以为辅助驾驶是电动车的专利,其实燃油车平台在控制响应、通讯协议上更复杂,开发难度一点不低。但卓驭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全栈自研软硬一体,搞出专用非线性控制算法,调了1400多天,跑了超十万公里,愣是把油车的智驾体验拉到了顶呱呱的水平。更狠的是,它8月刚拿下大众A-SPICE CL2认证,成了国内唯一通过大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三方审核的供应商。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它不只是给一汽供货,未来可能进大众全球供应链,直接出海!
说到出海,卓驭最近动作也不小。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它直接宣布欧洲总部落户德国不伦瑞克——大众老家门口。这步棋太聪明了,既能快速响应海外客户需求,又能适应当地法规和驾驶习惯,真不是那种“国内卖不动就跑路”的假出海。要知道,预测到2030年,中国辅助驾驶技术输出规模可能破千亿美金,谁能先拿下海外,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再看看它的技术落地能力,一个字:快。跟比亚迪、奇瑞、宝骏、红旗、大众全都有合作,覆盖30多款量产车,而且很多是“免费升级”高阶智驾。比如宝骏车主,直接OTA就能用上“高悟性端到端2.0”大模型,这波操作简直“上头”。红旗天工系列也已推送,支持交互式规划、强化学习,智能化体验直接“真香”警告。
那对比一下其他玩家呢?比如华为ADS,技术确实强,百公里加速快、城市NCA也牛,但主要绑定高端车型,价格下不来,普通消费者一看价签,直接“劝退”。小鹏XNGP也厉害,但基本集中在自家体系,跨品牌、跨动力形式的适配能力没那么强。而Mobileye这类国际巨头,虽然成熟,但定制化差,面对中国复杂的路况和车企的个性化需求,显得有点“老咕噜棒子”。
卓驭的厉害之处,就是它不挑食。你能软硬一体打包上,也能只买软件方案,既能服务合资大厂,也能支持自主品牌走量车型。这种“能屈能伸”的灵活性,让它在产业链里特别吃得开。说白了,它不是要当“车界网红”,而是想做那个让每辆车都能聪明起来的“国民神车”级供应商。
而且别忘了,这次是一汽亲自下场投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卓驭不仅能拿到技术订单,还能深度融入一汽的研发体系,未来红旗、奔腾甚至一汽-大众的新车,智驾系统很可能直接从设计阶段就和卓驭打通。这种“共生”关系,比单纯采购强太多了。
现在回头看,辅助驾驶已经过了“谁家技术最牛”的炫技阶段,进入“谁能规模化落地”的深水区。技术再强,上不了车,等于零。而卓驭+一汽的组合,恰恰打通了从技术研发到量产普及的全链条。更关键的是,它让高阶智驾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玩具,而是真正走向大众。
所以问题来了:当十几万的油车也能拥有高速领航,当“智驾平权”不再是口号,你会考虑买一辆搭载这类系统的车吗?这样的“战略合伙人”模式,你觉得能走多远?你喜欢的是华为的极致性能,还是卓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普及派?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