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

量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是不能说明所有问题

这辆车只有6个气囊,另一台有8个,是不是后者更安全?

大部分情况下是的,被动安全需要必要的气囊数量来筑底。

但是,到了一定程度,要质变的话,仅靠堆量就不够了。

就像一支乐队,不是乐手越多音乐就越动听,关键在于配合的默契程度

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有驾

故事,先从气囊本身说起吧

碰撞的瞬间,每个气囊都有自己的”使命”

每一次车祸都是独一无二的,碰撞的角度、力度、速度都不相同。

这就,需要不同位置的气囊来应对不同的危险情况。

举几个典型

正面碰撞时,主驾驶和副驾驶气囊是主力。

任务很明确,防止前排乘员的头部和胸部撞击方向盘或仪表台。

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有驾

侧面碰撞时,往往更加危险。车身侧面的缓冲空间相对较小。这时候,侧气囊和头部气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侧气囊主要保护乘员的胸腹部,而头部气帘则像一道柔软的屏障,从A柱延伸到C柱,防止头部撞击车窗或B柱。有统计数据显示,配备侧气囊的车辆在侧面碰撞中,乘员重伤率可以降低45%左右

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有驾

至于后排气囊,往往被忽视,但对于经常坐后排的乘客来说同样重要。

特别是在一些商务车型或者家庭用车中。

有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气囊怎么保护车内乘员的。

气囊的”智慧”:不只是充气那么简单

就是碰撞时充气,缓冲冲击力?

是的,但是,挺复杂的充气和缓冲冲击力控制。

每个气囊都有自己精确的触发条件

正面气囊通常在车辆正面碰撞力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触发,这个阈值大约相当于车辆以20-3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固定障碍物。

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有驾

而侧气囊的触发条件则更加复杂,它需要传感器判断碰撞的方向、强度,甚至乘员的坐姿。

精密的判断机制确保,气囊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不怕它不来,也不怕它乱来

然后,为了控制合适的缓冲,气囊的充气和放气过程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以前排气囊为例,它在碰撞发生后的0.03秒内完成充气,然后立即开始缓慢放气,整个过程控制在0.1秒左右。

这个时间窗口恰好与人体前冲的时间相匹配,既能提供足够的缓冲,又不会因为过度充气而对乘员造成二次伤害

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有驾

近年来,一些新的气囊开始出现在高端车型上。

膝部气囊,防止驾驶员膝盖撞击仪表台下方的硬质结构,减少腿部骨折的风险。

中央气囊,位于前排座椅之间,在侧面碰撞时防止驾驶员和副驾驶相互碰撞。

看,在这里,多了确实安全了。

但,气囊并不是独立工作的,是整个被动安全系统的一环。

比如说它与安全带的配合:

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有驾

没有系好安全带的乘员在气囊弹出时,反而可能受到气囊爆开时的冲击伤害。

安全带的作用是限制身体的移动轨迹,让乘员以正确的姿态与气囊接触。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安全带和气囊的关系就像舞伴一样,需要完美的配合才能呈现最美的”安全之舞”

再说说系统的?

数量竞赛与系统优化

很久前,买车时甚至不会关注气囊配置,觉得”那是豪华车才有的东西”。

不久前,开始比较气囊数量,觉得”气囊越多越安全”。

而今天,可能会问:究竟多少个气囊才够用?

通过对气囊数的关注,看得出来对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

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有驾

事实上,当气囊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单纯增加数量的边际效益会递减。

一辆配备合理数量级布局气囊的车辆,在大多数碰撞场景下已经能够提供充分的保护。

继续增加,提升的安全性可能并不明显,这时候,整体被动安全系统的优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什么是整体被动安全系统的优化?

它包括车身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安全带的预紧机制、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等等。

一个有系统级优化的安全系统,即使气囊数量不是最多的,也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但、但、但

咱们普通人也没有火眼金睛,去识别这些有系统级优化的车是吧

车里,要几个气囊才够用呢?-有驾

公开可查的,也就只有碰撞测评的结果了。这些测试通常会综合评估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包括车身结构、气囊系统、安全带等各个方面。一个在安全测试中获得高分的车型,即使气囊数量不是最多的,通常也能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然后,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噢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有一点始终不会改变:安全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不是任何单一技术或配置可以独立承担的

再多的气囊也无法替代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意识。

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疲劳驾驶,这些都比单纯追求气囊数量更重要。

毕最好的安全配置是:

永远用不上它。

好了,今天先聊到这。

那么,在你的心中,什么样的安全配置才算是”够用”的呢?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