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满大街跑的车,好多都是悄没声儿的?
不是它们坏了,是电动车。
不光咱们国内,连老外也开始抢着买中国产的新能源车了。
可偏偏这时候,有人跳出来问:
“国外都不搞了,为啥中国还死磕新能源?是不是这玩意儿根本不行?”
这话听着挺唬人,其实经不起推敲。
新能源车在中国,从来就不只是“换个动力”的买卖。
它是一场从根上动刀子的产业革命——
国家早就在“十四五”规划里把它钉死了:这是战略产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尝试。
真金白银砸下去,两千多亿专项资金,七十多项政策,上百条标准,硬生生从无到有,拉起了一整条产业链。
上游搞电池、芯片,中游造车,下游铺充电桩、做服务,
几万家企业跟着跑起来,就业岗位哗哗地冒出来,直接间接养活了上百万人。
市场用脚投票:
2020年,电动车还只是零头;
现在,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是电的。
比亚迪一个月卖40万辆,上汽、吉利的新能源销量翻着跟头涨——
这不是靠吹,是实打实开出去的。
那为啥非得这么拼?
因为这事关两笔大账:
第一,能源安全。
咱们7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运输还得挤马六甲海峡那条“咽喉要道”。
而交通用掉了全国六成以上的石油。
把油换成电,等于把命脉攥回自己手里——
咱们的风电、光伏、水电,发的电,谁也卡不住。
第二,环保责任。
西方老拿碳排放说事,想用规则压我们。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招。
一辆电动车跑起来,尾气为零;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帮全球砍掉了几千万吨碳排放。
到2030年,整个汽车行业的碳排有望压到10.3亿吨。
更直观的是——
外国游客来了都说:你们城市怎么这么安静?空气也清爽多了。
因为满街都是“无声战士”,不再喷黑烟、吼引擎。
至于“国外放弃新能源”?
别被带节奏了。
特朗普砍补贴、奔驰推迟电动计划、奥迪撤回停售燃油车的承诺……
看起来像退潮,其实是传统巨头在“战略性喘口气”。
他们燃油车还赚着大钱,不想一下子把老本全押上。
但真放弃了吗?
宝马在慕尼黑车展亮出新电车,大众CEO亲口说要在中国抢市场,
松下还在死磕更高性能的电池。
事实是:他们没放弃,只是追不上了。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快200万辆,卖到70多个国家。
技术也在领跑:充电5分钟,跑500公里;
全国充电桩年底要冲到1300万台,高速服务区基本全覆盖。
问题也有:
电池还有瓶颈,有人怕半路没电,偏远地区充电桩少……
但这些,都是“跑起来之后才有的烦恼”。
最关键的是——
我们不再需要看别人脸色,照着别人的节奏走。
这条路,是我们自己选的,也是最适合自己的。
我的看法很简单:
新能源不是风口,不是投机,而是一场关乎国运的长跑。
中国没跟风,也没盲动,而是把技术、产业、安全、环保全盘算清楚了,才一脚油门踩到底。
现在回头这步棋,走对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