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 S07 的一次长距离极限试驾横跨北上广线,从北京出发经济南再绕过太行山脉,累计接近2800公里的真实路况测试,逐步揭示了这辆车在复杂路况下的真实样貌。 测试中最具讨论性的点,是车内大量搭载的华为 ADS SE 系统在突发并线场景中的反应速度,以及它对后排液态物品的安全保护能力,这些都折射出当下智能驾驶系统在日常出行中的可用性与边界。
在京港澳高速涿州段上路时,右侧货车无预兆加塞的情形随即出现。 深蓝 S07 全系标配的华为 ADS SE 系统在近80米处就完成识别,随后以约1.5秒的时间实现平稳减速让道,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急刹或抖动,后排放置的液态物品也没有明显洒漏。
这种快速而平顺的反应,展现出系统在高强度交通环境中的稳定性,给长途驾驶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不过,连续穿越太行山的起伏路段时,车身出现了明显的“坐船感”。当车速超过60公里/小时,车体的纵向和横向颤动变得越发明显,需降低至40公里/小时以下才能恢复相对平稳的状态。
工程师解释这是对舒适性偏向的调校结果,意在提升日常通勤的驾乘舒适度,但在高强度的连续弯道与起伏路面上,支撑性不足会让自驾心态变得更紧张。 对于经常在山区长途出行的用户,这款车的“底盘缓冲”需要谨慎权衡。
日间直射下,全景天幕的隔热效果也并非理想。 后排区间的温度明显高于前排,尤其在夏日高温场景里,长时间乘坐的舒适度会明显下降。
为缓解热感,厂商方建议在后排加入遮阳帘等附加件,以提升整体乘坐体验。 这一细节虽属日常小改进,但在炎热天气的高密度出行中,确实会成为乘客抱怨的焦点。
油耗方面,增程版本在高速巡航条件下的表显油耗稳定在5.5L/100km,与同路段测试的宋 PLUS DM-i相比,低出约0.3L/100km。 以2900mm的轴距定位为中型SUV,若以93号汽油为燃料,单公里的成本也就在不到4分钱的区间,日常通勤的经济性被进一步证明。
这个数据在同级别对比中具备一定的说服力,尤其对追求低油耗的用户具有吸引力。 本次试驾聚焦的增程 300Ultra 与纯电 550Ultra 两个顶配版本,增程版搭载200kW电机,整车重量约1.8吨。
运动模式下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7.8秒,动力输出线性、推背感呈现出渐进式的调控,能有效减少乘员因突然加速引发的不适,较为适合家庭日常场景的使用需求。 纯电版在起步阶段的电门响应要比增程版更为敏捷,城市跟车与超车都显得更加从容,后驱布局带来一定的操控优势,在高速闯弯道时的车身侧倾控制优于宋 PLUS,方向盘反馈清晰,操控手感接近老款宝马 X1 的水准。
不过,作为面向家用市场的定位,纯电车型的性能上限并非“性能车级别”。在连续弯道的高速超车场景中,车身支撑力显著不足,操控极限低于某些同级对手,因此并不建议作为偏运动取向的用车选择。 城市铺装路况下,标配的 FSD 可变阻尼减振器与 HRS 液压止动器协同工作,能在小区减速带等日常路面上压制余震,后排液态物品在晃动传递中的风险降至最低,整体滤震表现吻合家用SUV的舒适需求。
在复杂路况下的短板并非偶然:太行山连续起伏路段的高车速条件下,车道居中修正会出现频繁微调,稳定性与人工驾驶相比略显不足。 这一点需要通过后续 OTA 升级来优化算法逻辑,提升长途驾驶的舒适性与疲劳控制。
需要强调的是,辅助驾驶系统始终是辅助,驾驶员的专注度不可放松,路况复杂时仍需人工接管。 在舱内硬件方面,Max 版与 Ultra 版的芯片差异显著,直接影响使用体验。
Max 版采用骁龙8155 芯片,启动导航时偶有0.5秒延迟,开启导航、音乐、空调三项功能时也会出现短暂卡顿,整体表现与同级对手的 D100 芯片水平相近,够用但不极致。 Ultra 版升级至骁龙8295P,该芯片算力提升约8倍,副驾播放视频时主驾切换导航无延迟,系统响应更加顺畅。
15.6英寸中控屏支持±15°角度偏转,能分别满足主驾导航和副驾娱乐的需求,相比之下,宋 PLUS 的固定屏设计略显保守。 更贴心的是,50W 无线充电在使用中也十分务实,虽然在高温环境下设备会有明显发热,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明显提升;AR-HUD 功能则在白天光线强烈时清晰度不足,夜间可以将导航投射到前风挡,减少低头查看的频率,提升行车安全。
续航方面,增程版的电池容量为39.05kWh 的宁德时代单体,纯电续航里程在282公里。 若以日常50公里的通勤来算,一次充电可覆盖一周的基本出行,极大降低充电频率。
230Max与230Ultra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小,纯电续航分别在215公里左右,足以覆盖三天左右的通勤需求,适合短距离出行场景。 油耗方面,城市路况下5.5L/100km的表现基本符合预期,高速巡航在120公里/小时时约为6.2L/100km,依然兼容92号汽油。
若与某些对比车型相比,按每公里成本来算,深蓝 S07 在同级别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年行驶1万公里的油耗成本可节省数千元级别。 需要注意的是,230系列电池的供应商存在随机分配,创新航版本续航稍短约10公里,若对续航稳定性要求较高,建议优先选择宁德时代电池的批次。
纯电版本的纯电续航表现也非常值得关注。 550Ultra 的综合区间数据显示,市区续航约510公里,高速在120公里/时的续航约420公里,续航达成率处于同级别的合理区间。
3C 快充效率突出,30%至80% 的充电时间大约18分钟,在服务区短暂停留就能补充回程所需电量。 低温环境对续航的影响也在可控范围,0°C 条件下续航衰减约20%,实际可用续航约408公里,与同级别对比中表现尚可。
低温充电速度略有下降,30分钟可充至80%,北方用户在冬季出行时需提前规划充电路线。 若接入家用充电桩,每公里的电费约0.06元,月均通勤成本约60元,较燃油车的长期成本优势明显。
空间表现符合中型SUV 定位,180cm 身高的乘客坐在后排,腿部空间超过两拳的余量,后排地板纯平设计很好地避免了中间乘客“劈叉”坐姿,提升多人出行的舒适性。 后备厢常规容积520L,放倒座椅后扩展至1200L,能容纳两组28寸行李箱与婴儿车等日常出行装备,沉降式设计也便于充电枪等工具的收纳,空间利用率比某些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但细节处仍有不足,后排座椅坐姿偏低,长时间乘坐容易产生腰部疲劳,且低坐姿会造成一定的后视野盲区,换道时需要额外加强观察。 不同版本配置差异清晰可见。
230Max 15.39万,核心配置包括骁龙8155 芯片和华为辅助驾驶系统,预算有限的用户可以优先考虑;230Ultra 16.39万,相比前者在芯片与副驾屏上有提升,适合对座舱科技感有追求的用户;300Ultra 17.09万,增加更大容量电池和更高功率电机,续航和动力均有明显提升,适合经常长途出行的家庭;纯电550Ultra 16.39万,较550Max 贵1万,新增零重力座椅与20寸轮圈,若家用充电桩已就位且追求极致舒适性,此版本更具性价比。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零重力座椅需要额外支付2999元,实际体验需结合个人体感判断;全景天幕遮阳帘则建议作为加装选项,价格约999元,夏日后排隔热效果显著。
车身安全性能方面,深蓝 S07 的高强度结构与承载能力达到行业标准。 78% 的高强度钢与 1500MPa 的热成型钢 A 柱,在静压测试中可承受约13吨的重量,翻滚事故时对乘员舱的保护效果显著。
主动安全方面,60公里/小时的对行人制动距离为32米,比同级平均水平少约2米,城市路况的安全性得到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突发情况可以高枕无忧,仍需驾驶员保持警觉。 在保值率方面,3年残值大约为65%,相对宋 PLUS 高出约五个百分点、比哈弗 H6 高出约七个百分点。
核心优势在于华为辅助驾驶系统的 OTA 升级能力,使得老款车型也能持续获得新功能,这在二手市场中受到了较高认可度。 不过,保值率也会受到系统迭代力度的拉动与否的影响,一旦后续功能更新停滞,残值的波动性会被放大。
适配人群方面,日常通勤在50公里以上、追求低能耗且不愿频繁充电的用户,或经常需要高速出行、希望借助辅助驾驶降低疲劳感的群体,以及重视后排空间与乘坐舒适性的大家庭,都是这款车的潜在目标。 反之,若居住于山区、经常走起伏路且对底盘支撑性有较高诉求的人群,或对天幕隔热性能极为敏感且不愿意额外增加成本的用户,或者希望在短期内实现高保值率并计划一年内换车者,需谨慎考虑。
在性价比的取舍上,增程版230Max以15.39万的起步价,整合核心辅助驾驶与基础功能,最具入门友好性;全能家用款300Ultra以17.09万的配置密度与续航综合表现,覆盖多场景需求;纯电通勤款550Max(15.39万)则对拥有人家用充电桩、以市区短途为主的用户尤为合适。 综合来看,深蓝 S07 在15万至17万价位段,尽管存在底盘偏软和天幕隔热等短板,但在辅助驾驶、空间与能耗三大核心需求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平衡,具备对标同级竞品的综合竞争力。
若你能接受这些小缺点,并愿意为日常舒适性和科技感付出一定成本,这辆车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项。 你愿意在日常通勤与偶尔长途之间做怎样的权衡?对于依赖 OTA 持续升级来获取新功能的方案,你会担心未来功能可能的“随风而逝”吗?开放性问题留给你,欢迎在下方分享你对深蓝 S07 的真实感受与选车考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