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

宝马最近又上了热搜,这次是新一代iX3在慕尼黑正式亮相。眼看着宝马穿起电动车的新马甲,很多人都在问——“豪华车市场真的变天了吗?” 说实话,放在几年前,你给我说宝马要放下脸面、打价格战、还得急吼吼研究咱中国人的喜好——多半会被当作笑话。但现在,这事真就眼睁睁发生在了我们面前。

咱们先想个问题:“宝马到底在怕啥?” 不瞒你说,有点怕了,而且怕得还挺明显。看看宝马i3、525Li这些具体车型——不是掉价就是销量遇冷。宝马现在卖车的套路,和过去那个“高不可攀”的BBA完全两码事。以前你要买台宝马,多少有点“朝圣”的意思,动辄加价、排队、等车。可现在呢?市场上一大把宝马在大甩卖,裸车价直接砍掉一大截,让人有种“白菜价买豪车”的错觉。问题在于,哪怕便宜这么多,买账的人依然没有以前多了。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只卖出去三十来万辆,同比直接下滑十五个点。而这种“逆增长”只发生在中国,欧洲、美国市场还是往上涨。很明显,宝马在中国正在逐渐“失宠”。

那咱再问个问题:“宝马失宠是因为穷吗?” 显然不是。你看看路上名牌车、小区地下停车场,那些动辄几十万的新能源车都不少见。消费者不是没钱,而是“这个价位我为啥还要选宝马?”这个“为啥”,宝马自己其实早就有点数。比如,他们那套混乱的定价体系,今天和你聊个天,明天和别人聊个天,同样一辆车、同样配置,两个人能谈出来两种价,不“套路”就不是宝马。经销商之间的套路太多,消费者信心心崩一地。你说品牌本身还能不能支撑起原来的溢价?估计宝马高层自己都不敢打包票了。渠道乱、价格乱,信任没了,啥“豪华”都是扯淡。

可你别以为宝马只有价格在失守,“人心”也在流走。小米把宝马i系列的设计大牛Kai Langer都给“掏”出去了,这人不仅在宝马当过领导,还要去给原来自己手下的中国人打工。这种“师徒反转”,背后实际是新老势力之间的话语权转移了。别以为德国这些百年老厂就能稳坐钓鱼台,现在拼的是技术、创新和响应市场的能力,不是谁家历史更悠久、logo更好看。

咱换个角度再想想:中国新势力到底凭啥能崛起? 很多人说“性价比”,但其实,这事已经不是光靠便宜就能成的了。问界就是鲜活案例。宝马iX3全球首发这天,问界M7一个小时小订就破十万台,着实打了一波脸。背后当然有华为的深度加持,问界车主七成都用着华为设备,出门不用带钥匙、语音可控、智能家居联动全部拉满,啥叫生态闭环,这就是。还有啥高阶智驾、超长续航的M8、M9,如今35-50万价位月销两万,谁还在乎原来“高端=奔驰宝马奥迪”的老观念?

理想摸准了“家庭出行”的场景,啥冰箱彩电大沙发,主打解决全家出行需求,“续航焦虑”通过增程一举破解。比起冰冷的马力、扭矩参数,理想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家,都说“接地气”,其实就是接住了需求。结果呢?中国用户用票子表态,越来越多的钱都流向了这些“懂自己”的新车企。说难听点,光凭情怀、吹品牌,早不是能吃饭的本事了。

小米就更狠,光是在慕尼黑开研发中心还不够,还没上市量产就去高薪挖宝马工程师。小米要做的不是“跟风做车”,而是把做手机、做生态那一套用到电动车里,让你不只是“开得乐”,而是“从用车到生活,全方位舒服”。这事说起来很玄乎,其实就是实用——年轻人买车,不再认死理非得驾驶宝马才有“驾控感”,现在你用电机直驱、精准底盘,体验并不比宝马当年差,甚至还省心不少。原来的标签,被人家用科技彻底洗牌了。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说到宝马iX3这台车,也得好好掂量两句。你会发现,宝马现在拼了命地想讨好中国用户,设计是中国团队主导,车机系统和阿里、AI大模型深度合作,连语音助手都说一口纯正的中文,智驾方案还特意请来Momenta做本土化适配。光看续航,900公里的CLTC数据、800V高压平台、超快充,也都挺拿得出手。可问题是,这些确实比以前进步不少,到底能不能“翻盘”?咱不妨泼一泡冷水。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首先,时间就是一把刀。现在发布,中国专属版还得等到2026年才正式国产。你想想,中国新势力现在可是“发布即量产”,你慢一步市场就变,等到2026年,问界、理想、小米谁知道又卷出什么新花样?到时候宝马刚拿出“最新科技”,人家竞争对手已经更迭N次,节奏根本跟不上。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再来,看体系。现在中国新势力玩的根本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链条生态:比如说换电、充电、华为生态联动、用户社群、OTA升级,样样都在同时进行。比起老外主机厂死板的组织结构、漫长的决策流程,新车企的反应拉满了“互联网味儿”。宝马哪怕弄来再好的大圆柱电池,可成本、供应链压力、用户服务体系,哪一项都无法整体拉开差距。

最后,人心的变化其实最可怕。你再强调操控、强调德系底盘,年轻人可能根本没开过你九十年代的E90 3系,也体会不了什么是“纯粹的驾驶乐趣”,对他们而言豪华车早就是智能、场景、舒适,甚至充满科技感的东西。现在轮到小米、理想用电机带起了“驾驶乐趣”这个新标准,宝马想重新赢得这一批用户,并不容易。

反过来看,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在问:“什么是豪华?” 以前是“有BBA的标,那叫有面”。现在呢?越来越多人追求的是“有温度、有体验,能懂自己”的车。历史再牛掰、机械素质再好,终归抵不过科技带来的体验升级。本土新势力的乘胜狂飙,恰恰抓住了消费者更深真实的需求。他们不再跟BBA正面钢机械素质,而是围绕智能、场景,把“豪华”这个词重新定义了一遍——谁让你在用车的时候舒心愉快,谁就能成为新的“豪华代表”。

宝马眼下推出新世代产品,最大的考验在于能不能跳出那个“自我感动”的舒适圈。你不跑通用户思维,不把用户需求、用车痛点拆解得比自主品牌还细,你再牛的工程师、再大尺寸的屏幕都没用。市场不会因为你是百年老厂就多给你机会,如今谁脚底下更快、谁响应市场的能力强,谁就有新的话语权。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站在今天这个节点看,宝马和中国新势力之间,就是一场标准的“价值重构”。以前豪华品牌依赖“品牌溢价”,现在拼得是“体验溢价”。新势力拿体验做锚点,把用户需求变成自己卖点,把豪华从“光环”拉回到了“实用和感受”。要说谁怕谁,谁也没那个资格。宝马怕的是跟不上市场,不再被需要。中国新势力又有啥“逆袭”的包袱,他们天生就是为新需求而生。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再往长远看,这场比赛没终点,最后赢家未必是谁的历史最悠久、资源最多,而是谁能真正对得上用户的胃口。消费者真正爽了,行业才有活力。豪华车的柏林墙已经被新科技、新体验蚕食得七零八落。未来的市场,拼的是谁更懂用户、谁更愿意为用户改变自己。

换句话说,没有谁天生就在风口浪尖,也没有谁“命里注定”要成时代眼泪。技术在涨潮,需求在变形。对于中国车市,这不就是最有意思的一个时代吗?过去那些“上光下彩”的豪华故事,早都翻篇了。接下来,在“用户说了算”的新规则下,不管你姓宝马还是理想问界小米,谁能让用户省心,谁就能拿到真正管用的入场券。烧钱的、讲历史的、秀技术的,说到底,都要回归到一句大实话:时代在变,豪华“怎么定义”,轮到用户说了算了。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宝马iX3亮相,中国销量下滑,新势力技术体验突围-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