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年逆袭全曝光:车碾特斯拉、舰弹歼-35、芯片破封锁、软实力冲全球

最近日本媒体一直盯着中国的发展,从车到军、从芯片到“软实力”,一堆报道接连刷屏,让日本圈里挺热闹的。有人甚至直说,中国短短十年干出的事,像是在压缩了别人几十年的进程——嗯,这话你别当,我只是听到就觉得有点震惊,也有点好奇。

说汽车吧。还记得2023年东京车展吗?比亚迪展台人多得不行,反倒是丰田、本田那些展位冷清许多,这画面挺让人吃惊的。再看数据:比亚迪2025年第三季度纯电车卖了58.25万辆,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把特斯拉比下去了。按现在节奏,2025年全年纯电预计能有217万辆,全球第一不是吹的。更夸张的是,中国很多厂直接跳过混合动力,扑上去全做纯电。比亚迪的“海豹”装了个叫CTB的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据说续航能冲破700公里。这些技术名字我懒得细讲,关键是效果摆在那儿。

中国十年逆袭全曝光:车碾特斯拉、舰弹歼-35、芯片破封锁、软实力冲全球-有驾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也挺直白: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涨了117%,在欧洲的市占已经到28%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种公司把从上游到下游的链条搭起来了,整个生态一通操作下来,竞争力就出来了,真不是单点发力。

军工方面,2025年9月22日那个视频你应该看到了吧?中国海军公开了歼‑35从“福建舰”用电磁弹射起飞的画面,国际上反响挺大。有人对比说,美国的“福特”号折腾了十年才出的电磁弹射,老是出毛病;而中国这边也是十年左右就把东西做出来并投入舰载实操。福建舰用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能量转换效率说是92%,而福特号那边的数据是78%,故障率差得也挺多——报道里说中国系统故障率仅为美方的约1/10。军事专家还提到,歼‑35配合空警‑600可以在500公里外形成一个空中指挥网络,福建舰的入列被看作是从“近海防御”往“远洋制空”靠拢的一步。听起来有点科幻,但画面是真的。

芯片那块,被封锁后中国把策略收拢了。主攻28纳米这样成熟制程,还有碳化硅(SiC)晶圆等新材料。2025年2月的行情显示,国内6英寸碳化硅晶圆报价降到480美元,而美国Wolfspeed类似货要1500美元,价格差挺大,而且报道说质量也不错。产业配合起来见效快:中微的刻蚀机已经进了台积电的产线,中芯国际28nm良率提升到95%。还有创科创板里头的半导体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平均营收增长46%,研发投入也增长了35%。临港那边聚了300多家半导体企业,2024年集成电路产值占了上海全市的18%,感觉像是把产业链努力补齐了。

中国十年逆袭全曝光:车碾特斯拉、舰弹歼-35、芯片破封锁、软实力冲全球-有驾

软实力也在悄悄发酵。日本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有90%被大疆拿下,灾害救援现场,中国的无人机也常被当成重要工具。人才方面,汉语在日本大学里成了最受欢迎的第二外语(超过英语之外的其他选项),索尼、松下这些公司招聘时也标注“中文优先”。英国那份《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里,中国得分72.8,排第二;“未来增长潜力”和“易于开展业务”这些子项还拿了第一。还有基建:到2025年10月,中老铁路跨境旅客突破了60万人次,匈塞铁路线塞尔维亚段也已经全线通车。看得出来,中国的基建和技术在推动国际合作上确实有一摊子动作。

总的感觉就是——各个方向都在发力,不是靠一个点,也不是光靠喊口号。有人说这是体系化建设的结果,也有人说是大举投入的回报。反正我看着这些数字和画面,心里既惊又有点复杂。你们怎么想呢,真的只是赶上了个好时代,还是另有道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