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各位车友,用车社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新能源汽车圈里头,各家车企暗自较劲儿的智能驾驶这件事。
如今,这玩意儿仿佛成了新势力们争夺市场的通行证,没个像样的“智驾”系统,似乎腰杆子都硬不起来。
说起这股风潮,比亚迪绝对是推波助澜的一位。
自打它喊出“智驾平权”的口号,各家车企就像接到冲锋号一样,纷纷祭出自家看家本领,什么鸿蒙智行、比亚迪天神之眼、奇瑞的猎鹰智驾,还有吉利的千里浩瀚……各个名字都恨不得上天入地,不装个仿佛能自动驾驶的系统,都觉得没脸跟同行们打招呼。
嘿,这架势,可真够热闹的!
咱们先放下这些唬人的名头,仔细说说这“智驾”,它究竟是个啥?
说白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智驾”,还停留在L2+的层级。
换句话说,它能帮你控制一下油门和方向盘,但真到了要紧关头,还得你老老实实地自己来。
前阵子,我入手了一辆星途星纪元ES的增程版,配了个高速NOA,但没装激光雷达。
跑了800公里后,今天就和各位唠唠,这“智驾”到底是不是真香。
先讲讲它的优点, 这玩意儿最实在的好处,就是能让你的胳膊和右脚得到难得的休息。
在路况优良的高速路上,它开起来比我还稳当,这可不是恭维!
各位想想,长时间开车,腰酸背痛简直是常态,有了这“智驾”帮忙,感觉就好像换到了副驾驶的位置,那叫一个惬意!
不妨脑补一下那个场景:阳光透过车窗,洒进车内,你舒舒服服地听着喜欢的音乐,车辆自动、平稳地前进,腰也不再隐隐作痛,腿也不再发麻,整个人都感觉轻松许多!
这种体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领会其中的妙处。
但要注意! 这“智驾”并非全能, 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 碰到施工路段,它就直接“宕机”了。
各位设想一下, 又是反光锥, 又是改道标识,它那点智能根本应付不来, 此时,你必须迅速接管车辆,否则,等着与隔离带亲密接触吧!
我记得有一次, 在高速上遇到道路施工,车道突然收窄,“智驾”系统瞬间就乱了方寸,方向盘在那儿左右摇摆,着实让我捏了一把冷汗!
我眼疾手快,一把夺过方向盘,才总算避免了一场潜在的事故。
其次, 遇到车流量大的情况, 它也容易出状况。
高速上车辆密集,你追我赶,它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会儿想超车,一会儿又想保持安全距离, 最终的结果就是,频频被后方车辆超越,然后自动退出“智驾”模式。
那种感觉,就像一位新手司机,在拥挤的车流中手忙脚乱,分不清东南西北。
因此, 在使用“智驾”的时候, 你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目不转睛地注视路况,双手也要放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接管。
别指望能够完全放手,这是不切实际的。
说白了,“智驾”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它能减轻你的驾驶负担,但无法完全替代驾驶员。
你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位可靠的“副手”,而不是一位能够完全依赖的“老司机”。
这正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说:“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鹏鸟尚且需要凭借风力才能高飞,何况我们人类呢?
依赖科技固然能让我们走得更远,但自身的掌控力,才是安全抵达彼岸的关键。
各位车友, 务必不要过分迷信这些“智驾”系统, 再精尖的技术, 也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
拿某些品牌来说, 它的“智驾”已经算是行业领先了吧?
但依然避免不了事故的发生!
早前,网上就曝出数起该品牌“智驾”系统引发的交通事故, 轻则虚惊一场, 重则导致车辆损毁。
所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无论路况如何, 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切莫拿生命当儿戏!
这件事,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当下汽车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 各家厂商都在竭力堆砌各种高科技配置,恨不得将所有最新的技术都塞进车里,却常常忽视了最根本的安全保障。
试想一下, 一辆汽车,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安全性吗?
如果连最基本安全都无法保证,其他的配置再花哨,又有什么用处呢?
现在,不少车企都在玩一种“空中楼阁”式的营销策略, 今天发布一套“智驾”系统, 明天又预告一项“激光雷达”技术, 但真正能够实现量产的,又有多少呢?
许多车主满怀期待地买了新车,结果却发现,所谓的“智能驾驶”,根本就是一个未完成的半成品, 问题一箩筐, 使用体验极差。
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欺骗吗?
因此, 各位车友,在选购车辆的时候, 一定要擦亮双眼, 不要被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语所迷惑。
尽量多了解真实车主的实际反馈, 多去进行试驾体验, 亲身感受一下车辆的“智驾”是否真的值得信赖。
当然,我并非要全盘否定“智驾”的价值, 它确实能够给我们的驾驶带来某些便利, 特别是在长途旅行中, 的确能够有效地缓解驾驶疲劳。
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要对它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知, 它不是万能的, 无法完全取代人类驾驶员。
归根结底, 驾驶这件事, 最终还是要依靠我们自己。
只有将安全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驾驶所带来的乐趣。
","这段话要改写得更口语化,就像一个朋友在聊天一样,需要保留原有的信息,但用更轻松、随意的语言来表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