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刚公布了9月的新势力车型销量榜单,小米汽车表现真是火得一塌糊涂。小米YU7一把拿下22369辆,直接登顶冠军宝座;小米SU7也不赖,卖了19579辆,稳稳拿下第三。这中间夹着问界M8的21244辆,挤在第二位。感觉小米这波是来直接屠榜的,华为系怕是真的得慌了吧?
说起特斯拉,9月的中国市场表现我这里资料没那么详细(这点先按下不表),但估计它单个车型销量没法和小米这种新角逐者直接比。毕竟特斯拉家族是分散的,Model 3、Model Y加起来月销估摸也就在3-4万左右,单车看,不如小米YU7这么集中火力。
比亚迪呢?毕竟老牌实力选手。9月新势力榜上,比亚迪的几款混动和纯电车型总销量相加应该突破4万,但它家车型覆盖更广,低到秦PLUS DM-i,高到汉EV,更多是围绕全龄段消费者设计。对比这两家的产品定位,一下难说谁更强,感觉小米就是专注于中高端SUV市场,而比亚迪更加肉多味足,够老也够稳。
刚才和老陈(认识的某4S店销售)聊天,他也觉得小米这波动作很猛。YU7销量这么好,供应链没问题吗?据说方案还挺硬,库存周转快,给的优惠也有诚意。他这么一说,我心想这背后肯定得有强大的供应链支撑,毕竟这车子出来不到两年就卖成这样,供应链调度肯定像打仗一样紧张。供应链这玩意,形象点说,就像做饭,原材料品质得跟上,厨师做菜手脚得快,试试材料多了或厨房设备成问题,饭就没法按时上桌。
实际上,小米能砸钱砸人砸技术,但最难控制的还是芯片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去年末我跟研发朋友说小米造车大概率会遇到供应链瓶颈,他当时就提醒我,你别光听表面风光,真正能控制成本和交付的只有那几家老牌车厂。现在看来,小米在供应链上的确有惊喜,是不是真的突破了某些壁垒?我猜测(没有数据支撑的话别太当真)可能是和宁德时代深度绑定的关系,使电池供应更稳。但也可能是它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多渠道策略。
说回车型之间的实操差别,小米SU7和问界M8都定位中大型SUV,但体验差距感人。老李养车,他之前试驾了两台,告诉我,YU7开起来悬挂调校更硬朗,刹车也够线性,我用它上下班感觉更靠谱;问界M8舒适度没得说,空间也大,但油耗稍微高一点。这确实是实操体验中的细小差异,价格差别上小米SU7大概便宜了个10%左右,结果很多用户就是看中性价比和科技感这个标签买彼此某一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2024年底我见过的用户调研样本里,70%中端城市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智能车买单,尤其看重车机系统和OTA升级能力,这恐怕是小米突围的秘密武器,毕竟小米在手机和IoT领域的积累让他们车机体验比很多传统车企有优势。
我要承认,前面说小米完全突破供应链瓶颈有点太乐观了。毕竟我查了几条朋友圈,有说9月部分小米店面存在部分车型交付延迟,这又说明新势力车企的产能和供应链偶尔仍会捉襟见肘。这种现象估计往后会继续存在,毕竟产业链不像互联网软件那么灵活,汽车制造还要配套成百上千零件。
咱们聊聊渠道渗透。王刚是个老车主,开了台比亚迪汉,他和我吐槽,新势力这些车,线下体验店少,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试驾车都没几台,买之前连车都看不好。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小米虽然背靠巨头,但能不能真正下沉到三线市场,是个大问题。不过小米选择先深耕一线和二线,先建立品牌口碑也算有策略。毕竟市场容量很大,不用急着铺开到处开店。
我有时候也挺佩服这些车企,尤其是新势力企业,开新车就得面对如此激烈竞争,供应链、用户口碑、渠道建设、研发周期一点没得短板。用户口碑这块真不好做。比如我朋友小张,他是标准的车控,对智能化和质感都有苛刻要求,我觉得小米车还差点意思,尤其是内饰材质感觉塑料感过重,隔音也不够好。他这评价虽然主观,但也说明单靠智能和价格好看,卖得多不代表大伙都满意。
说句题外话,你们知道吗?我上次去修车,技师跟我聊起一个神奇现象:最近这新势力车充电用的头,坑不少老用户,接口兼容问题老大了。这点我之前真没细想过,电动车充电口的细节竟然能成为用户吐槽点,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不假。
粗略推算一下,若按小米YU7的售价区间,大致在20万到30万之间,22369台销量,单车型月销带来的营业额差不多在45亿到67亿之间(样本少、估算非常粗略),这笔营收足够支持后续快节奏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就这几组销量数据看,2025年新势力才刚开始。你觉得呢?小米能保持这种攻势多久?又或者,华为系会不会重新布局反击?而且供应链的稳定性会不会成最大变数?也不排除,下月榜单又会有新面孔杀出来。
我觉得,这届新势力车企,和我们过去认识的帽子换品牌不太一样,背后是深度数据和供应链较量,听说有人私下形容它们是一场没有硝烟的。
那你们身边,有没有在考虑或者已经买了小米汽车的?他们的体验到底怎么样?这才是最接地气的答案,不是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