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上汽奥迪A7L的宣传,我总有一种诡异的感觉。
它在那儿正儿八经地聊什么方向盘加热、无框车门、负离子香氛,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但这背后,我看到的不是豪华,不是科技,而是一场盛大的、心照不宣的“投降”。奥迪,这个曾经跟奔驰宝马贴身肉搏的“灯厂”,好像突然有一天开窍了,或者说,直接不装了,摊牌了。
它不跟你聊什么赛道基因,不跟你扯什么百年传承,它就差把一句话刻在车门上:“我知道你很累,我知道你被生活揍得鼻青脸肿,来吧,上车,这里是你最后的庇护所。”
这帮车企终于TM的搞明白一件事,对当代的年轻人来说,车最重要的功能不是代步,不是社交,而是“隔绝”。一个能让你在下班后,在小区楼下,在无尽的堵车长龙里,心安理得地瘫痪十分钟的移动堡垒。这车不是一个私人空间,它更像一个“情绪压缩毛巾”,平时看起来就是个车,但当你把它解锁,坐进去关上门的那一刻,它“嘭”地一下就膨胀成一个能包裹你所有疲惫和不堪的结界。
你看它说的那些细节,什么方向盘加热,冬天一上车手是暖的。是是是,这功能不稀奇,但它瞄准的那个瞬间特别毒。就是你刚被傻X老板喷完,揣着一肚子火冲进冰冷地库,拉开车门那一瞬间的绝望感。这时候方向盘是热的,就像有人给你递了杯热水,虽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就是那一秒,你觉得还能再撑一下。
还有那个无框车门降下后的静谧性。这才是当代酷刑的核心解药。现在这个世界太吵了,手机里的信息爆炸,老板的语音糊脸,回到家还有一堆鸡毛蒜皮。而车厢里的安静,是一种权力。一种“你们都给老子闭嘴”的无声宣言。安静到你甚至能听到自己肚子饿的咕咕叫。讲真,上次这么安静还是我半夜三点起来偷吃冰箱里的西瓜。奥迪在卖的不是隔音棉,它在卖的是一种“一键屏蔽全世界”的超能力。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反复捶打过的中年人,对这种“示弱”的豪华毫无抵抗力。因为我真的懂。我不需要一脚油门7秒破百的快感,我需要的是在公司和家这两个战场之间,有一个合法的、不被打扰的中场休息区。A7L的12.3寸仪表能调成极简模式,只显示时间和天气。这个功能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它在帮你把KPI、股价、微信未读这些玩意儿从你的视网膜上暂时抹掉。这一刻,你不是谁的员工,不是谁的父母,你就是一个纯粹的、正在发呆的废物。
而安全感这种东西,就更玄学了。下雨天自动雨刷,晚上高清矩阵大灯能避开对向车辆,这些东西就像一个沉默的保镖。你平时感觉不到他,但关键时刻他永远在。这跟自动驾驶那种需要你提心吊胆去信任的“未来科技”不一样,这是一种扎扎实实的、来自工业文明的“金钟罩铁布衫”。最骚的是那个手机蓝牙解锁和感应后备箱,这玩意儿简直是为现代人的“崩溃边缘”设计的。你左手拎着一周的外卖,右手端着两杯奶茶,身上还挂着个包,这时候要是还得掏钥匙,心态是真的要爆了。一脚踢开后备箱,这不是科技,这是对“社畜”最后的温柔。
至于那个5度后轮转向,简直就是给这台五米多长的大家伙开了个“修仙”外挂。在老小区里挪车,那感觉就像开着一艘驱逐舰在澡盆里掉头,每一次都像是一场赌上前后保险杠的豪赌。而后轮转向,就是给这艘驱逐舰装上了矢量喷口,让一个肌肉猛男突然学会了凌波微步。这种体验上的反差,才是真正的“黑科技”。什么算力、什么芯片,在“一把过”的快乐面前,都显得有点虚无缥缈。
所以你看,奥迪这次彻底悟了。它不再去跟奔驰卷那个虚无缥缈的“品牌玄学”,也不跟宝马去死磕那个越来越同质化的“驾驶乐趣”。它直接掀了桌子,说我不跟你们玩了,我要去搞“情绪价值”的闪电战。它把目标用户从“人生赢家”悄悄换成了“只想赢一次的普通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道理?
它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工业品,它变成了一个高档的情绪安抚奶嘴。它用方向盘的温度、香氛的味道、转向的灵活,在你每一个快要绷不住的瞬间,轻轻拍了拍你的肩膀,说:“没关系,有我呢。”
这种产品思路,简直坏了菜了。因为它承认了一个事实: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由无数个需要被“接住”的瞬间组成的。它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它提供了一个最适合逃避问题的豪华驾驶舱。而对于当代人来说,能逃一会儿,就是一会儿。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豪华。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