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被嘲"三线之光"?北京销量数据狠狠打脸!上海车主看懵了
要说现在国内车市谁火,比亚迪绝对排第一。去年以来靠着超高性价比,销量甩开其他品牌好几条街,成了当之无愧的"销冠"。但有意思的是,网上对比亚迪的品牌形象却不太买账,什么"滴滴之王"“三线之光"的标签满天飞,暗戳戳说它"档次不够”,甚至有人觉得只有三线城市居民和滴滴司机才买(有些城市滴滴车队里比亚迪占比超50%),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可真要说"农村包围城市",其实有点站不住脚——现在农村充电桩都没普及全,新能源车销量哪比得上城市?但"比亚迪不高端"的刻板印象,确实在不少人心里扎了根。不过,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却让这个说法有点站不住脚了。
近有人统计了各省市区畅销车型,上海的数据符合大家预期: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帕萨特拿下前三,比亚迪前十都没进,宋plus新能源以2823辆销量排在第13位。但北京的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Model Y虽然还是第一,可第二、三名直接被比亚迪秦plus和秦L包圆,宋plus和汉也分别冲到第11和第20位。同样是一线城市,帝都人民咋就这么爱比亚迪?和上海车友的口味差得也太远了!
这到底是政策原因,还是消费习惯不一样?其实细想也不难理解。北京新能源牌照政策向来对混动车型更友好,比亚迪的DM-i技术刚好戳中北方用户对冬季续航的痛点;加上补贴给力,充电桩越铺越密,老百姓买车自然更看重实惠——日常通勤省油钱,保养还便宜,何乐而不为?上海呢,特斯拉超级工厂就在"家门口",本土化优势明显,加上部分消费者总觉得"开国产车不够有面子",这种心态和早年华为手机在一线城市遇冷、二三线却卖爆的现象简直一模一样。
说到底,“三线之光"这种标签,早该被数据撕碎了。比亚迪能在北京卖成爆款,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技术:刀片电池安全耐用,成本控制到位,性价比直接拉满。反观上海,有人宁愿多花钱买"面子车”,却忽略了全球销量第一的含金量——能被那么多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品牌实力能差到哪去?
其实买车这事儿,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追求品牌溢价,有人看重实用性价比,都无可厚非。但非要给车型贴上"地域标签",用刻板印象绑架别人的选择,就有点没要了。北京人爱比亚迪,上海人捧特斯拉,不过是不同城市的消费习惯和政策环境使然。与其纠结"面子"还是"里子",不如想想自己的真实需求:是每天通勤省油钱重要,还是开出去"有排面"更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