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Pro 2025款第二代智驾版提车,智能驾驶新体验,车主真实分享

现在这年头,手里攥着十来万块钱想买辆车,大家心里头都会盘算一下,这钱到底能买个啥样的?

是买个合资品牌的入门级小轿车,配置普普通通,空间也紧凑点儿?

还是说,能有点别的追求?

最近,一位刚提了比亚迪宋Pro DM-i智驾版的车主,就用他的亲身经历给了我们一个挺有意思的答案。

宋Pro 2025款第二代智驾版提车,智能驾驶新体验,车主真实分享-有驾

他花了大概十二万出头,就拿下了一台插电混动、空间不小,还带着“智能驾驶”光环的SUV。

这事儿听起来就挺让人好奇的,十二万的预算,真能办到这个地步?

这车开起来到底怎么样?

咱们今天就借着这位车主的分享,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首先,最实在的就是价格。

这位车主买的是指导价12.28万的超越型,经过一番沟通,裸车价谈到了12万整,加上五千多的保险和几百块的上牌费,全部办下来,总花费就在十二万冒个头的样子。

这个价格,放在几年前,想买一台这个尺寸和配置的插电混动SUV,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比亚迪是怎么把成本控制得这么低的?

这其实得益于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强大,尤其是比亚迪自己那套“自产自销”的本事。

大家可以这么想,造一辆新能源车,最核心、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这“三电”系统就相当于燃油车的心脏和大脑。

很多车企需要从外面的供应商那里采购这些关键部件,那成本自然就高了。

但比亚迪不一样,它自己就是电池巨头,电机电控也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甚至连车里用的很多芯片都能自己搞定。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开饭馆的王大爷,他家饭馆的菜是自己后院种的,猪是自己圈里养的,连磨豆腐都是自己亲手来,那他卖的菜价是不是就能比别人便宜不少?

比亚迪就是这个道理,把中间环节的成本都省下来了,直接体现在了车价上,让咱们老百姓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技术更先进的车。

所以,这十二万买到的不单单是一堆钢铁和零件,更是咱们中国制造业强大实力的一个证明。

说完了钱,再来说说开起来的感觉。

这位车主提到,他虽然是个新手,但开这车觉得特别平稳,提速也很快。

这可不是新手自带的“感觉良好”,而是比亚迪这套DM-i混动技术实实在在的功劳。

宋Pro 2025款第二代智驾版提车,智能驾驶新体验,车主真实分享-有驾

很多人一听“混动”,可能还停留在以前那种发动机和电机来回切换、有时候还不太顺畅的印象里。

但DM-i完全是另一种思路,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一台“自带发电机的电动车”。

在大部分城市路况下,比如你上下班堵车、等红绿灯,这台车的发动机是不直接驱动车轮的,它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启动一下,安安静静地在后台发电,给电池充电。

而真正负责让你跑起来的,是电动机。

电动机的特点是什么?

就是反应快、力气大、输出顺滑。

你一踩电门,动力马上就来,没有燃油车那种发动机转速攀升、变速箱换挡的延迟和顿挫。

所以车主会觉得提速快,起步轻巧,整个过程非常丝滑,开起来自然就感觉很平稳,对新手特别友好。

只有在高速巡航这种发动机最高效的工作状态下,它才会直接驱动车轮,以达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

这种聪明的动力分配方式,既保证了驾驶体验,又兼顾了省油。

接下来是这台车名字里的关键——“智驾版”。

一听到“智能驾驶”,很多人可能就联想到科幻电影里那种,人可以撒手不管,在车里睡觉喝茶的场景。

但现实中,尤其是在十二万这个价位的车上,我们得对它有个正确的认识。

车主给的建议就非常实在: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

目前宋Pro搭载的这套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一个能力超强的“副驾驶”。

举个例子,你在高速上开长途,路况比较简单,这时候你打开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

车子就会自动帮你跟住前车,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同时还能把自己稳稳地保持在车道中间。

这能极大地减轻你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让你不用一直紧绷着神经去控制油门刹车和方向盘。

宋Pro 2025款第二代智驾版提车,智能驾驶新体验,车主真实分享-有驾

但是,它毕竟是辅助系统,它的摄像头和雷达也有局限性,比如遇到大雨大雾天气,或者复杂的市区路况,突然有行人或者电动车窜出来,最终的判断和紧急避险,还是得靠你这个主驾驶。

所以,这个功能是用来让你开车更轻松、更安全的,而不是让你彻底解放双手的,这一点买车前一定要想明白。

最后,也是过日子最关心的一点,就是用车成本。

车主分享说,这车的经济模式能耗特别低,如果再把动能回收功能打开,会更省。

这正是这台车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台115公里续航版本的车,意味着在电池满电的情况下,它可以纯靠电跑115公里。

如果你家里有条件安装充电桩,那日常的上下班通勤基本上就跟加油站说再见了。

每天回家把充电枪插上,用家里的低谷电充电,一晚上也就花个十来块钱的电费,就能跑一百多公里,算下来一公里的成本也就一毛钱左右,比坐地铁都划算。

就算你没有充电条件,完全把它当成一辆油车来开,它的油耗表现也相当惊人。

在电池没电的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就四个多接近五个油。

这个水平,比很多以省油出名的日系小轿车还要低。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秘密就在于那个“动能回收”。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次你松开油门或者踩刹车减速的时候,车轮的动能不再像传统汽车那样通过刹车片变成热量白白浪费掉,而是被系统巧妙地回收起来,转化成电能存回电池里。

这些“捡”回来的电,在下次起步或者加速的时候又能用上。

这样一来一回,积少成多,油耗自然就降下来了。

这种既能用电又能用油,而且怎么用都省的特性,可以说完美地切中了当下很多家庭用户的需求。

这位车主最后给出的几条建议,比如要及时通过OTA升级车辆系统,让车的功能不断优化,还有多跟车友交流,学习用车经验,这些都是智能汽车时代的新玩法。

以前买车,车是什么样,开到报废基本就是什么样。

现在不一样了,你的车就像一部手机,厂家会不断给你推送新的软件,修复问题、增加功能,让你的车越用越新,越用越好用。

这种体验,也是传统燃油车给不了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