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托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人看得是又好奇又迷糊。
说的就是新大洲本田在9月20号发布的一款新车,名叫SquareX125。
这车在发布之前,宣传可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说是“机甲风格的无级变速跨骑”。
一听这名头,很多人脑子里都开始有画面了:是不是跟电影里那种未来战士的座驾似的,线条硬朗,充满科技感,而且还是自动挡的跨骑车,那得多帅啊。
有些人甚至联想到了宗申出的那款魔方150,也是主打机甲风和CVT自动挡的跨骑,觉得本田这次应该会拿出个更厉害的角色。
或者,就算风格不那么激进,也可能会像宗申朋克190那样,带点复古巡航味道的自动挡跨骑,稳重又有型。
然而,当这台SquareX125的实车照片一公布,所有人都愣住了。
说好的“机甲”呢?
怎么看着像个拆了外壳的“鸡架”?
那裸露在外的钢管车架,简单直接,甚至有点原始。
这造型,和大家印象里那种包裹严实、线条复杂的机甲风格差了十万八千里。
有人说它有点像雅马哈的“祖玛”那类玩乐踏板,可仔细一看,又不太像。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车跟“跨骑”这两个字,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它本质上就是一台踏板车。
这一下,让满怀期待的摩托车爱好者们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本田的设计师是不是思路跑偏了,把一份好好的设计图给画串了行。
不过,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抛开最初的印象,仔细研究一下这台车的各种细节和数据,似乎又能发现一些门道。
本田作为一家世界级的摩托车企业,不太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这台车看似不伦不类的设计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非常明确的市场策略,那就是在目前竞争已经白热化的125踏板车市场里,不按常理出牌,用一种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定位,来打破现有格局,从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这招就叫“以乱制乱”,在别人都挤破头的地方,它选择另开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要理解本田的这个想法,我们得先从一个最关键,也最能说明问题的参数看起,那就是这台车的最小离地间隙。
SquareX125的离地间隙达到了161毫米。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就清楚了。
市面上常见的那些巡航太子车,比如豪爵的GZS150,为了追求低矮帅气的姿态,离地间隙一般也就在140毫米。
而我们日常代步最常用的125小踏板,比如铃木的UY125或者UU125,它们的离地间隙普遍在120毫米左右,这个高度应付城市路面足够,但遇到高一点的马路牙子就得小心翼翼了。
可SquareX125的161毫米,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常规踏板车,甚至进入了街车的范畴,比本田自家的CB190街车那138毫米的离地间隙还要高。
这个数据,已经非常接近本田另一款号称ADV探险踏板的NS150XC(165毫米)了。
设计这么高的离地间隙,目的已经非常明显了。
本田压根就没打算让SquareX125老老实实地当一台城市通勤踏板。
它瞄准的是那些既想要踏板车的方便省事,又觉得传统踏板通过能力太弱,偶尔还想去郊外走走烂路、享受一点轻度越野乐趣的用户群体。
在国内的125踏板车市场,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济南铃木凭借着那台皮实耐用又省油的“超级芯”发动机,旗下的U系列踏板车几乎成了神话,销量一骑绝尘。
紧随其后的还有国产品牌豪爵,产品线丰富,口碑也很好。
相比之下,本田虽然品牌响亮,但在125这个级别的踏板车里,一直没能拿出一款能和铃木UY正面抗衡的现象级产品。
之前本田也尝试过走差异化路线,引进了幼兽CC110,那也是一台通过性很好的弯梁车,本意也是想开辟新市场。
但无奈幼兽的定价太高,动力表现也比较平淡,最终没能实现搅动市场的目标。
现在,SquareX125可以说是接过了幼兽的接力棒。
它的轮毂是前12英寸、后10英寸的组合,和普通踏板车一样,比幼兽前后17英寸的大轮子要小。
但是,得益于车身结构的设计,它161毫米的离地间隙只比幼兽低了4毫米,所以在通过性上,两者应该不会有太大差距。
而且从物理原理上讲,在发动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车轮直径越小,传递到地面的扭矩就越大,这意味着起步和爬坡会更有劲。
所以,小轮子对SquareX125来说未必是缺点,只是在经过一些大的坑洼路面时,颠簸感会比大轮径的幼兽更明显一些。
除了独特的通过性,SquareX125在配置上,对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是毫不留情。
就拿安全配置来说,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125踏板,包括销量王UY125在内,都还是前碟刹后鼓刹的配置,连前轮的ABS防抱死系统都没有。
而SquareX125直接一步到位,给你配上了前后碟刹,并且是双通道ABS,也就是说前后轮都有防抱死功能。
这在紧急刹车时的安全性上,完全是领先了一个时代。
再看减震系统,市面上的125小踏板为了控制成本,后减震几乎清一色都是单根的。
而SquareX125用了更扎实的后双减震。
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在不平整路面上行驶时,能提供更好的支撑性和稳定性,是实实在在为它的“越野”功能服务的。
动力方面,它搭载的124cc风冷发动机,最大功率7千瓦,最大扭矩10牛·米,配合本田成熟的PGM-FI电喷系统、ACG静音启动和怠速启停功能,性能在同级别里也是名列前茅。
所以你看,通过性好,安全和舒适性配置拉满,再加上一个让人一眼就能记住的独特外形,本田试图用这台车在已经固化的125踏板市场里撕开一个口子,吸引一批新的消费者的想法,已经非常清晰了。
当然,这台车也并非没有弱点。
首先,它那个独特的车身结构,坐上去到底舒不舒服,不同身高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需要亲自试驾才能知道。
其次,12680元的售价,在125级别里不算便宜,市场最终会不会买账,还是个未知数,毕竟有幼兽的前车之鉴。
最后,也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遗憾的地方,就是它的油箱容量只有5.7升。
既然定位是一台可以去“野”的踏板车,长途旅行的需求是必然存在的,但这么小的油箱,续航里程估计也就300公里左右,基本上还是一个城市通勤车的水平。
对于想骑着它去远一点地方玩的人来说,频繁找加油站会是个头疼的问题,这可以说是设计上的一个明显短板。
最终,这台“鸡架”风格的摩托车究竟是会成为一匹黑马,还是会成为又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尝试,一切都还要看它上市后的实际表现和消费者的真实反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