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飞驰的安全警钟:从小米SU7轮毂脱落看汽车安全底线
一辆价值不菲的小米SU7 Ultra停在路中。右前轮不见了。像被抽走的积木。车轮滚在几米外。孤独地躺着。
2025年9月24日上午9点35分。安徽亳州养生大道。一次轻微擦碰道沿。一声异响。车轮与车身分离。
安全气囊没有弹出。车身未见明显损伤。只有断裂的“羊角”——那个连接车轮与车身的转向节。默默诉说刚才发生的一切。
是碰撞还是质量?一场罗生门
4S店迅速定性:碰撞所致。与质量无关。
但网友不买账。正常轮毂擦碰道沿会爆胎。即便轮毂损坏。悬挂的羊角都不会断裂。
“一般应该先断拉杆球头连接处。除非重大事故才会导致羊角断裂。”
这不是小米SU7第一次陷入“断裂门”。2025年1月30日。淮安盱眙。一辆小米SU7以70km/h通过坑洼路面。摆臂断裂。小米的解释类似:严重超速。路面高度差最高13cm。
但问题来了。同样的路。其他车没事。为什么?
电动车的原罪?重量与轮胎的悖论
电动车更重。小米SU7整备质量2.4吨到2.6吨。同级燃油车才1.4吨到1.6吨。
轮胎更薄。小米SU7轮胎扁平比45甚至可选35。薄如蝉翼。
重车配薄胎。通过坑洼或擦碰道沿时。冲击力集中释放。如同重锤敲击脆弱的关节。
但这能成为理由吗?
安全设计的底线:包容性失效原则
汽车工程有个基本原则:安全冗余。关键部件设计应超出正常使用极限。
转向节(羊角)作为连接车轮与悬挂的核心部件。本应是整车最坚固的地方之一。它由高强度铝合金或铸钢制成。设计寿命应覆盖整车使用周期。
正常情况。轻微碰撞应先伤及轮毂、轮胎。甚至下控制臂球头。而不是直接断裂羊角。
就像保险丝。应在过载时先熔断。保护整个电路。
法律视角:谁该为“不合理危险”负责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定义“缺陷”: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撞了道沿≠必须断羊角。
如果最终失效模式超出合理预期。仍可能构成产品责任。消费者自接受商品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举证责任在经营者。
但现实复杂。车主应立即保存行车记录仪、道路监控影像。必要时申请“争议车辆技术鉴定”。
新势力的成长阵痛:速度与质量的平衡
小米不是第一个面临此类问题的新势力。
为了快速迭代。验证周期被压缩。为了续航和性能。材料与结构被推到极限。
传统车企强调“百万公里验证”“全球供应链品控”。虽少了几分新鲜感。却多了几分可靠性。
设计服务于真实的用车场景。而非相反。
消费者如何应对?三条实用建议
第一: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多角度拍摄。特别是断裂部位的细节特写。
第二:要求第三方见证定损。避免单方结论。
第三:理性发声避免绝对化表述。为调查留出空间。
车轮是汽车与地面唯一的接触点。它的牢固应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科技感十足的外观。百公里加速的激情。智能座舱的炫酷。都应以安全为基础。
小米SU7 Ultra的轮毂脱落事件。不仅是一起孤立事故。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醒:安全没有妥协余地。
毕竟。当车轮都保不住时。谈何“全域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