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一看就能感受到中澳两边瞄准点不一样,澳大利亚一出手就是大动作,罚款高得吓人,目的很明确——让车企别再玩我修我修,谁敢坑你那一套,把维修市场口子打开点,给独立维修店一点生存空间。这么做,其实也挺气人,车厂在澳洲这场维稳,就像国境线上的大兵,直截了当,要让你不可一世的维修垄断变成过去式。
可话说回来,国内这帮大佬们,似乎被宠坏了。谁惩罚你?无人问津!我心想,难道企业在国内的法治底线都能靠靠政策奶撑起来?还飞扬跋扈呢,真把自己当皇帝了。你说这,汽车行业的法务部在哪儿?还等啥?别嘴硬,乖乖把关键信息放出来,不然光靠自家妈妈保护自己,迟早要出事。
真搞笑,人家澳洲现在处罚得比比皆是,没几个中国车企敢轻易碰维修垄断的雷区。比亚迪、极氪那些,赶紧研究个符合澳洲体系的维修信息入口,要不真要吃罚单。否则,就像苹果不给第三方换电池一样,省着私力救济,结果倒大霉。
说到价格,这里面还藏着怪事儿呢。你在国内享受低价维修,结果变成高昂维修费的导火索。比如宝马换个变速箱都要十几万,排队等个灯都比比划划的。这不就是行业垄断、封锁才能有利润嘛?而我们这些消费者,听着这价格,真是无力吐槽,只能认了。
我就想问,这帮巨头,靠着补贴起家,现在倒往封死市场,要抠得要死,这是投资者想看到的未来吗?你们的行业秘密就能养肥自己,却把消费者变成韭菜?苹果修电池不是也卡着要用官方渠道的门槛吗?难道只允许自己人用,其他人都得趴在脚底下舔?
也难怪有人说:中国的违法成本太低。你们要真觉得自己牛逼哄哄,违法无敌,那就走在刀尖上吧。国外罚得狠,反垄断措施也直捣黄龙;咱们这?要么我不怕罚,要么我就不修,要么我靠政策护身。
想提醒那些企业:你们要真长点记性,别再一意孤行了。国内市场还得靠公平,没人愿意在垄断泡泡里泡着。企业要想有长远,就得实实在在给用户提供透明、合理、亲民的服务,否则,迟早要被这个行业淘汰。哎,看看国外,算是给中国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公平比什么都重要,别让自己变成行业的过街老鼠。
汽车行业的公平还得靠法规撑腰,不能靠企业意志主义。要不,将来买车,不是贫富差距主要决定价格,而是那场维修正义之战的赢家是谁了。赌一把吧,别让垄断成为常态,要不然,消费者的口袋和维修的良知都要被封锁得死死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