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过去了,谁能想到丰田亚洲龙会混出这样一副“豁出去不要脸咯”的架势?对不起,说得夸张点,是“连面子钱都不要了”那种。
13万多一点,一辆接近5米长的合资轿车,再看看那些安全配置,10个安全气囊,L2级的驾驶辅助,前后左右把你包裹得明明白白。
还记得以前丰田被调侃“皮薄馅大”,说实话,十年前谁会觉得日系车会拿“安全”当卖点?
那些关于纸糊车门的段子,现在真不敢轻易复读了。
当然,话说回来,这价格一出,大家第一反应是“真的假的,会不会是套路?”
咋滴,合资车屠夫来了,国产车还活不活了?
突然降了五万块,这种节奏不搞个大新闻根本配不上丰田的江湖地位。
你回忆下,早些年亚洲龙定位直接锚着凯美瑞、甚至奔着雷克萨斯ES的气场去的。
可如今,价格砍得比有些自主品牌B级车还低,多少有点“断臂求生”、“不计成本保销量”的味道。
说实话,这操作有点像网上那句“哥做人不讲武德,劝你耗子尾汁”。
可问题来了,便宜就真的好吗?
到底是丰田降维打击,还是市场由不得你不低头?
把车价摔到白菜线,这里头到底藏着几分真实、几分门道?
是良心爆发,还是真要抢最后一波份额?
甭说北上广,三四线城市的“家里有事儿”一类买家,也都来跑4S店蹲特价车了。
买车这事儿,谁不想当“抄底侠”?
昨晚朋友群里还在讨论:“亚洲龙是不是要绝版出清?降得太假了,不会有猫腻吧?”
说白了,价格战这个事情,丰田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就是这届车市,也快把大家熬成段子手了,不讲面子的牌大家都在打。
说回亚洲龙这车。
外形嘛,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气”。
前脸一副要吃人的造型,巨大的进气格栅,已经不叫“大嘴”,都快变“血盆大口”了。
鹰眼大灯稍微点缀了一下神情,不管黑夜白天,一看就是那种“不怒自威”的路人甲背影杀手。
但是尾部嘛,讲真,丰田的中庸范还舍不得彻底放弃,有点一边走商务风,一边想着家用温馨。
挺耐看的,跟那种一味追求“酷炫”的车不太一样,属于那种“越看越顺眼”的路线。
侧面很修长,车顶往下顺出一条流畅的弧线,你闭眼摸一下,能感受到风从耳边滑过去,不闷不燥。
腰线是丰田惯用的那一套,修饰得自信又不造作。
17到19寸轮毂,怎么说呢,挑款式的时候有点选择恐惧。
仔细琢磨,亚洲龙“车长将近5米、轴距超过2米8”,就这空间,凯美瑞还真比不了。
进车里感受一下。
说实话,前排不惊喜,但很顺手。
中控的大屏幕、对称的仪表台、方正的多边框,没啥那种“赏玩级”的花活。
但是,屏幕尺寸够大、界面干净,而且芯片用的是高通骁龙8295,别小瞧,智能这块儿丰田是真的舍得投入了。
语音识别、联网娱乐,老司机都能玩得转,老年人也不用囔囔学半天。
至于液晶仪表盘嘛,7英寸、12.3英寸都有,反正配置表里你挑就是了。
空间不用说了,后排吊打一把好几个自主品牌竞品。
正常身高的男生女生,都能轻松翘个二郎腿。
对于中国式家庭用车来说,爸妈、孩子,坐在后面不会发生那种肩膀撞撞的尴尬。
听说还有全车隔音玻璃、氛围灯、独立空调。
虽然这些配置谈不上多稀奇,但这个价格段里,都快逼近“保姆级”的待遇了。
皮革座椅的质感稍微表达下“不差钱”的态度,软硬适中,开长途也不怕屁股疼。
动力上讲,2.0自吸版本就像丰田爷爷的老骨头,一直在,主打一个耐久。
对动力有点要求的,双擎2.0和2.5随便挑,反正家用场景,也没指望你起步能甩别人两个身位。
动力跟不跟竞品拼?其实丰田老早就不玩这种激情路线了。
疆场厮杀,拼的还是平台、可靠性、油耗。
说到油耗,丰田一直被大家追捧的点,不夸张地说,能让你错觉加油站是个“陌生地方”。
市区通勤压根不怕堵车,啥“5-6升每百公里”的水平基本稳得住。
家里一口气有三辆车,亚洲龙混动就是最省心的那一辆。
聊到配置,其实最大的亮点是“全标配10气囊”。
不是那种低配阉割到只剩2、4个的采埃孚流派,是每款给你装到牙齿。
主动安全预警那些,跟埃隆马斯克的自动驾驶当然比不了,但拿日常家庭用车需求来说,真是buff拉满。
加上L2级辅助,跑高速追尾概率能明显降一点心理压力——虽说老司机更信自己那只脚。
除此,动力的升级也能看在眼里,丰田这两年绝对是承认“日系车不跑得慢,谁跑得快呢”。
但说句心里话,换电池和保养费用,你不能和国产混动比,丰田依旧稍显“贵族脾气”。
不过,总算没已经涨到令人流泪的水平。
当然了,13.88万的起步价,看着心动,想砸钱还得盯紧实际终端落地价。
可是市场数据不会说谎,六月份卖了11365辆,这波销量堪称“自诩票房小爆款”。
网友问,“买亚洲龙咋样?”现实的答案基本是:空间、配置都实在,销量反馈为王。
说实在的,最近整个合资B级车市场都在拼测底线。
消费者愿意买单,厂商才能笑出声来。
丰田这波价格战,是底气还是无奈?
一方面,华子、小鹏、比亚迪大行其道,新能源新势力全是流氓操作,不讲规矩,合资厂商终于受不住了。
另一方面,守着“家用省心王”的丰田,不甘心被冷落墙角,谁说油车没人要了?
真不是,毕竟还有那么多数据党、老实人、本本族等着挑大车。
再多聊一句,所谓“性价比之王”的称号,实在也不是白来的。
你别指望他动力爆炸、科技炫技,可空间、舒适度、耐用性全都是托底的。
尤其是对于讲究“面子、家用、保值率”的普通买家来说,亚洲龙的长处就像是网红带货主播,明明知道套路却忍不住下单。
日系车的“可靠、环保、易养”标签,是谁都模仿不来的。
哪怕新能源一时风头正劲,真正横跨十年、二十年的“家庭遗产”,往往还是这种实打实的长青树。
丰田和亚洲龙的同盟,把“性价比与安心感”挂钩,比现代的营销段位还高。
如果说以前是口碑造神,现在是价格“割肉”,叫你无法拒绝。
至于那句“尊严不要了”,其实是自己跟自己比,跟竞品比,亚洲龙未必等于自降身价——只是市场把人逼急了,老玩家也得反撸一把。
当然咱也别替厂商操碎了心,手握十几万的预算,面对这么一个安全配置拉满、空间向豪华车靠齐、品牌又叫得响的合资B级轿车,不动心也是难事。
谁说13万只能买小破油车?
别再只盯着新势力的眼花缭乱,老司机都明白“买车这事儿,合适最重要”。
亚洲龙这波强势降价,你怎么看?
是真的“全村的希望”,还是合资时代的最后倔强?
下方评论区来聊聊,到底你会不会为“性价比的极限”买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