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不少关注国产车的朋友可能都听到了一个消息,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老牌子,一汽红旗,内部好像要有大动作了。
传闻说,他们负责卖车的部门正在进行一次挺大的调整,要把旗下的车系分成好几个独立的摊子,各干各的,有点像是“分家”的意思。
这事儿一出来,大家心里肯定都犯嘀咕,这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怎么突然就要各自为战了呢?
这是不是说明内部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说红旗正在憋一个什么大招,准备在现在的汽车市场里大干一场?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聊聊,看看红旗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盘棋下得究竟有多大。
首先,咱们得把这个“分家”的事儿给说明白。
这次调整的核心,是把红旗这个大品牌,拆分成了三个定位更清晰的“小分队”。
你可以这么理解,以前红旗卖车,可能就是一个大部门统管所有车型,不管是烧油的、用电的,还是那种特别高端的,都在一个锅里搅和。
这样做的好处是统一管理,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船大难掉头。
现在的汽车市场变化太快了,尤其是新能源车,一天一个样,你这边还在开会研究呢,那边人家新车都发布好几款了。
所以,红旗这次就是要把队伍拆开,让不同的人去干不同的事,让专业的人去钻研专业的领域。
具体怎么分呢?
主要分成了三支主力部队。
第一支,是“红旗节能车”部队,说的通俗点,就是咱们最熟悉的那些燃油车。
这支部队的负责人没换,还是王浩。
这位可是在卖车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将,以前在一汽-大众卖捷达,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品牌,销量杠杠的。
让他继续管燃油车,这个安排很稳妥。
因为不管新能源车怎么火,现在马路上跑的大部分还是燃油车,这块市场是红旗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和用户基础,必须得有个经验丰富的人守住这个“根据地”,保证公司有钱赚,能养活其他正在发展的业务。
第二支部队,就是“红旗新能源”部队,这可是未来的重头戏。
现在哪个车企不搞新能源,那简直就是要被时代淘汰了。
这支部队交给了赵晶来带队。
让她独立出来单干,目的就是为了“松绑”。
以前新能源项目可能要和大部队一起走流程,资源分配、市场宣传都得排队。
现在独立了,就等于给了她一把尚方宝剑,可以按照新能源市场的快节奏去打仗,不用再被传统业务的条条框框束缚住手脚。
你看现在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多激烈,前有比亚迪这样的巨头,后有各种新势力品牌穷追不舍,你不跑快点,连汤都喝不上。
所以,让新能源业务轻装上阵,自己去闯,这是非常必要的一步棋。
第三支部队,是最特别的,叫“红旗金葵花”,同时还管着新成立的品牌中心。
负责人是张强,这位更有来头,是刚从一汽-奥迪那边调过来的。
你品品这个信号,让一个有常年奥迪豪华品牌营销经验的人,来负责红旗最高端的系列和整个品牌的形象,这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红旗的野心已经不满足于只做“国民车”了,它要往上走,要去碰一碰那些国际豪华品牌,要让大家觉得,开红旗不仅是爱国,更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金葵花系列就是红旗用来“秀肌肉”的,是品牌价值的制高点。
把品牌宣传和这个顶级系列捆绑在一起,就是要集中最好的资源,讲好红旗自己的豪华故事,把品牌形象彻底拉高一个档次。
看完了这个布局,你再看看其他的人事安排,就更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了。
比如,负责大客户和政府企业采购的赵斯亮,他本身就是公司的党委副书记。
这个安排就非常接地气,因为政企采购一直是红旗的传统优势领域,让他来负责这块业务,可以说是人尽其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拓展这块重要的市场。
整个团队里,既有像王浩这样深耕传统市场的“老法师”,也有像张强这样来自豪华品牌、带来新思路的“空降兵”,还有内部提拔起来的、熟悉红旗文化的骨干。
这样的组合,既保证了稳定,又注入了活力,大家各司其职,目标明确。
那么,红旗费这么大劲儿折腾一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并且要活得更好,最终实现那个听起来有点惊人的“百万销量”目标。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红旗品牌的全年销量突破了37万辆,同比增长了29.5%,这个成绩单其实已经相当亮眼了。
但红旗自己很清楚,这还远远不够。
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这道必答题上,红旗必须加速。
所以,这次变革,本质上就是从过去的“吃大锅饭”,变成了内部的“赛马”。
三支队伍,既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也是互相竞争的对手。
谁的业绩好,谁的市场反应快,谁就能在内部获得更多的支持。
这种良性的内部竞争压力,会逼着每个团队都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劲头去拼。
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也反映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向上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我们总觉得国产车在技术、品牌上都差人一截。
但现在,像红旗这样的“国家队”选手,都已经开始主动进行深刻的自我革命了。
它们不再仅仅依靠情怀和历史,而是真正地俯下身子,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用市场化的逻辑去思考问题,去组建团队,去参与竞争。
从2023年宣布“All in新能源”战略,到后来发布全新的天工纯电平台和九章智能平台,再到推出天工08这些新车型,以及现在这次彻底的组织架构调整,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坚决。
这背后,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感,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不服输的奋斗精神。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变革,更代表着中国品牌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局中,想要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的决心和行动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