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盯着汽车市场的风向,谁和华为牵手、谁有新的合作,常常能引发一场网络热议。这不,最新一次引爆话题的主角就是五菱,与华为搞了个大动作。这两位,一个是“接地气”的平民神车制造商,一个是“技术流”的智能老大,凑在一起会擦出什么火花?大家都在问,这是不是要把智能汽车彻底拉下神坛,做到真正人人都开得起的智能车?
或者说,智能化到底是不是中国老百姓买车时的决定性因素?这事儿听着新鲜,但冷静下来再看看,真有那么简单吗?
先说五菱。五菱什么路数,大家都清楚吧?它的车有个特点,价格实惠,皮实耐用,基层老百姓分分钟都能买得起。你要是去农村或者三四线城市瞅一瞅,五菱那种“街头巷尾都是我”的气质,谁能比?别家车企还在为销量发愁的时候,五菱已经把“走量”玩成了品牌。但五菱也不是没压力,新能源换代太快,市场口味变得更刁钻了,原来靠低价走天下的路子开始不好使,大家追求的不仅是便宜,还想要智能和新鲜感。
再看华为。华为本来就是搞高科技的,手机、电脑、网络、芯片无一不精,跨界做车,带着一身“极客”气质压场。这两年,从问界到岚图、奇瑞,谁家挂了华为的名头,谁家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就能吹一波,门店人流量也跟着飙升。大家都知道,用华为技术“加持”,汽车能高端不少。但现实里,市场上那些“华为系”的智能车,卖得好的永远是价位偏高的那几款,动辄十几万、几万块的智能配置,让一些想尝鲜但预算有限的用户只能看看不敢下单。
这种情况下,五菱和华为扯上关系,看起来就像是要搞一把“价格最便宜、体验还不差”的智能车。乍一听,不少人都想喊一句:“终于轮到我了!”可是便宜和智能真的能兼得吗?这俩的合作,到底能不能做出一台人人都能负担、又能体验智能乐趣的车子?技术下放,真能变成现实吗?
其实,合作这件事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别人家和华为合作,一般是两路子,要么只是用华为的一些智能零件(比如车机、雷达);要么是完整的技术打包,芯片算法座舱一把抓。但五菱这次,好像既不完全是零件买家,也不打算全盘接收,选择了个“自己煮饭,华为帮加料”的办法,想把五菱的亲民价格、市场渠道和华为的技术各取所需。你可以理解成五菱用华为的菜谱,自己当厨师,做成自己的味道。
这跟之前宝骏搞新能源有点像,都是想用“高配低价”吸引人。柳州办活动、签大合同,还喊出“战略升级伙伴”这种口号,显然是想“结婚生娃了”。但回头看看以前的宝骏云海,虽然也搞了高阶智能,价格亲民,结果月销只有三千多,还没捂热乎就跌回去了。也就是,价格不贵,但品牌影响力没跟上,智能体验不够扎实,大家也不乐意买单。
那这次有了华为,会不会变得不一样?有一点是肯定的,技术升级肯定能带来些话题。比如说,华为的乾崑辅助驾驶,玩的就是自动驾驶,开起来省心不少。还有新版鸿蒙座舱,好多功能一下子堆满车里,看着科技感拉满。如果五菱这次真的把这些“硬菜”端出来,还保证价格维持亲民,可能真能吸引一批国产新能源铁粉,甚至会让那些原本想买问界、岚图但被价格劝退的顾客动心。
但问题又来了,大家真在乎这些智能功能吗?如果都是“智能化”,华为的技术你用、我也用,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堆类似的产品?你说是五菱、他家是奇瑞、问界也在卖,除了车标差异,有多少消费者真能分得清体验上的不同?从目前市场反馈看,很多人试完几个“华为合作车”,“就像同一套系统换了新壳”。这一点很让人警醒,技术同质化太严重,大家的体验越来越接近,价格再便宜都是在卷配置,没有自己的特色。长此以往,消费者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失去新鲜感?
所以,五菱要突围,不能只靠华为的技术。得想一想,怎么把自己的品牌精神融合进去。五菱最牛的地方是什么?我觉得是地头蛇市场的渗透力,亲民、耐用,现实需求放在第一位。现在智能化趋势来了,能不能把自己的简约可靠和智能体育巧妙结合?比起让大家吹“AI座舱有多牛”,是不是应该多琢磨,五菱用户到底最想、最新鲜的智能功能是什么?
比如,三四线城市、乡镇用户,确实需要智能导航和娱乐,但他们对智能自动驾驶的依赖远没有大城市那么高,反而是希望车内系统更耐造、操作简单不易出问题。甚至,车联网功能很多,但有时候手机直连也就够了。如果五菱能根据自己的核心用户量身定做“实用性高”的智能车,把华为的先进技术和五菱的实用底色结合,把便宜但耐用的精神保留下来,这才有可能“人人都能负担,人人都用得顺手”。
还有,价格问题千万不要迷失。大家喜欢五菱,是因为它便宜又好修,配件随处买,售后不难求。如果智能化配置抬高了价格,维修养护变得复杂,用户就容易失望。五菱在推广新智能车型时,怎么保持低成本、便捷维修、配件通用性,会成为市场接受的关键。毕竟现在很多智能车一旦出问题,修车报价分分钟让老百姓心凉半截,这要是五菱也走这条路,铁粉变路人也不是没可能。
当然从时代角度看,科技下放是大势所趋。这两个牌子合作,肯定能让更多人体验到AI自动驾驶带来的便利。毕竟,科技不应该只有有钱人能享受,平民百姓用得上了,才是行业进步。但这事也不能光喊梦想,五菱需要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让智能体验覆盖到柴米油盐的生活细节,而不是只在发布会现场开花。
更值得思考的是,国内汽车市场早已进入“智能+价格”拼刺刀阶段。五菱和华为联手也好,其他车企和科技公司组CP也好,关键都在于差异化,谁能在同质化里做出自己的ID,谁就能长久。老百姓买车,只图秀技术不够,还要图省心和稳定。如果五菱能用华为的技术做出稳定可靠、又不贵又实用的智能车,继续把大伙的笑容带回路上,那才是真正的“人民的智能车”。
所以说,现在五菱和华为站在了一个新起点。智能化下沉不是噱头,而是要用技术、渠道和品牌精神一起发力。五菱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家常饭做成全国都爱吃的智能菜,还得看后续车型能不能兼顾“智能”“耐用”“价格”,实实在在让用户觉得“值”。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别让华为的智能光芒把自己盖过去了,还是要有自己独特的味儿。
无论这波合作最后能不能成爆款,至少已经把国内智能汽车的“普惠”话题往前推了一步。未来智能车的门槛越来越低,谁家能把“技术下放”做成“贴心好用”,谁就能在市场里活得更久。到头来,车卖得好不好,靠的不是噱头,而是口碑;车开得顺不顺,拼的不仅是芯片,还有真心。
总之,五菱和华为的这条路,走得好,那就是为广大普通车主打开了新的智能体验大门。走得不好,也就是一次“技术泡沫”的再现。所谓“让车接地气,技术不难用”,才是逆袭之道。希望下一次,不是大家在谈五菱和华为有多智能,而是说:这车真好,便宜、省事,开起来顺手又舒服,这才配得上“人民的五菱”,也算没辜负华为的“科技普惠”初衷。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