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路上看到的理想汽车好像变少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品牌,现在正经历着销量"滑滑梯"的尴尬。七月底到八月初那两周,他们的周销量直接掉到五千台出头,差不多只有以前高峰期的一半。这可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实实在在的危机信号。
其实早在竞争对手发布新车前,行业里就有不少人提醒过理想要小心。问界M8和小米YU7这两款车刚上市,就像两块大磁铁,把原本属于理想的客户吸走了不少。看看销量曲线就知道,这两家每卖出一台车,理想那边就可能少卖一台。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汽车市场实在太常见了。
理想不是没想过办法,他们推出的i8本来是个翻身的好机会。可谁能想到,从定价到宣传处处踩雷。最要命的是那个卡车对撞测试,本来想秀肌肉,结果变成全网群嘲的素材。刷短视频的时候,经常能看见拿理想车主开玩笑的内容,这种负面传播比广告厉害多了,直接影响了普通车主的日常生活。
仔细想想,理想的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他们主打的家用配置像冰箱、大彩电这些,别的品牌学起来太容易了。没有独门技术的车企,就像没有护城河的城堡,别人随时能攻进来。现在市场上20万以下的电动车卖得正火,要是理想能放下身段,学学蔚来和小鹏搞个子品牌,说不定能打开新局面。
说到技术短板,理想的研发投入明显跟不上市场变化。现在买电动车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行,光靠营销噱头已经不够了。有车主反映,同样价位的车,别家的续航更实在,充电更快,这些硬指标才是消费者真正在意的。理想要是再不补课,恐怕会越来越吃力。
有意思的是,这次销量下滑正好赶上暑假。往年这个时候,很多家庭会考虑换车带孩子出游,按理说应该是销售旺季。但今年理想却错过了这波行情,反而被竞争对手抢走不少家庭客户。这也暴露出他们产品线单一的问题,当市场口味变化时,没有其他车型可以顶上。
不过话说回来,理想毕竟积累了不错的品牌知名度。要是能及时调整策略,把价格门槛降下来,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考虑的。你看现在二三十万价位的电动车市场竞争多激烈,这个区间才是真正的走量市场。理想要是能在这个战场站稳脚跟,现在的困难可能只是成长路上的小插曲。
看着马路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你有没有发现理想的能见度确实不如从前?当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的时候,车企靠什么才能留住大家的心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