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T1预售2小时订单11068台,名爵MG4预售24小时11067台——多出这一台订单,成了2025年夏天车圈最狠的挑衅。 当极狐高管在朋友圈晒出“2小时比友商24小时多一台”的截图时,名爵转头宣布订单突破3万台,并配文“感谢同行衬托”。 这场发生在6-10万价位的贴身肉搏,让吃瓜群众看得直呼“血压飙升” 。
价格是捅向对手的第一刀。 极狐T1把起售价定在6.88万,比名爵MG4的7.38万低了整整5000块。 别小看这笔钱,它够买四年家充桩电费,或者一套能通过80km/h碰撞测试的婴儿安全座椅。 更狠的是,极狐把17寸轮毂、540°透明底盘、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全塞进入门款时,MG4低配车主还在为选装无线充电多掏1999元。
空间魔术是极狐的杀手锏。 2770mm轴距硬是比MG4多出20mm,后排塞下1米8壮汉还能跷二郎腿。 秘密藏在电池包里:110mm超薄厚度让地板比MG4低3厘米,省出的高度刚好够装电动遮阳帘。 后备箱暗格里竖着塞进婴儿车不算,前排座椅15秒放倒秒变1.9米“大床”,露营党连夜把帐篷挂上闲鱼。
MG4的工程师显然更懂极客心思。 高配版把半固态电池塞进底盘,电解液含量压到5%,穿刺火烧纹丝不动,530km续航比极狐T1顶配多出105公里。 代价是成本飙升:这个版本延期到9月交付,价格大概率破11万。 普通版用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耗低至10.4kWh/100km,但冬天续航照样缩水三成。
带娃族用脚给极狐投票。 仪表台覆盖的Microcloud纤维绒,洒了果汁一擦就净;吸附降解材料把甲醛浓度压到国标十分之一,暴晒后车厢只有淡淡的新鞣皮革味。 反观MG4的搪塑内饰,提车头周胶水味还没散尽,260色氛围灯也盖不住宝妈紧锁的眉头。
安全成了最卷战场。 极狐T1的车顶扛住4.5吨碾压测试,相当于三台Model Y叠罗汉。 电池包十层防护里垫着航天级气凝胶,碰撞时电芯位移控制在2mm内。 名爵则把电池变成底盘龙骨,31000N·m扭转刚度比宝马X7还硬,代价是追尾维修费可能多掏5000块。
早高峰成了最佳评测场。 极狐T1的50米循迹倒车自动退出死胡同,181mm离地间隙碾过马路牙子时,底盘传来沉闷的“咚”声。 而MG4的120kW电机在绿灯亮起瞬间窜出半个车身,运动悬架过减速带的颠簸,让后排喝豆浆的同事溅湿了新买的西装。
北汽给极狐T1押上全部筹码。 当阿尔法T5月销徘徊三位数时,6.88万起售价意味着极狐彻底放弃高端幻想。 发布会现场直接喊出“烧一赔一”的电池承诺,PPB级缺陷管控标准比行业严一千倍——这分明是掀桌式赌博。
名爵的背水一战更悲壮。 尽管MG4在欧洲狂卖13万台,国内前7个月销量却不到5千辆。 上汽90后掌门人陈萃把OPPO智联系统和准固态电池全押在MG4上,国内定价比欧洲低30%,这已是退无可退的防线。
比亚迪海鸥车主在论坛发帖:“刚提车两周就成韭菜”。 吉利星愿销售在直播间叹气:“明天调价通知就到”。 当极狐把6.88万的车塞进准B级空间,当名爵给10万车装上8155芯片,这场厮杀早就不只是两个品牌的战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