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

一、隐藏式门把手:从 “小众设计” 到 “新能源标配” 的逆袭之路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一)电动时代的 “颜值担当” 如何诞生?

隐藏式门把手并非新能源车专属,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不过,由于当时的结构存在缺陷,燃油车纷纷将其弃用。直到 2012 年,特斯拉 Model S 的出现,让隐藏式门把手 “重出江湖”。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凭借着流畅的车身线条和出色的低风阻优势,它迅速成为新能源车企打造科技感的 “法宝”。据相关数据显示,在 2025 年 4 月销量排名前 100 的新能源车型中,高达 60% 的车型都搭载了隐藏式门把手,反而让传统门把手车型显得有些 “格格不入”。

(二)车企为何对 “隐藏设计” 情有独钟?

颜值即正义:隐藏式门把手与车身弧度完美统一,塑造出极简的科技美学,让车辆在静止时宛如一件艺术品。同时,当车主靠近车辆,门把手自动弹出的那一刻,满满的仪式感扑面而来,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风阻优化刚需:对于续航焦虑较为明显的电动车来说,每降低 0.01Cd 的风阻,都可能转化为宝贵的续航里程。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无疑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风阻优化方案,成为了众多车企的心头好。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差异化标签:新势力车企通过隐藏式门把手,与传统燃油车划清界限,彰显自身的科技属性和创新精神。而传统车企为了避免在新能源赛道上显得 “落伍”,也纷纷跟进,采用这一设计。

二、风光背后的隐患:隐藏式门把手的 “致命短板”

隐藏式门把手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甚至在关键时刻,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一)事故现场的 “生命枷锁”:断电即失效的安全漏洞

2025 年,成都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新能源车失控起火事故。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当时车辆在短时间内火势迅猛,而救援人员却因隐藏式门把手断电无法正常开启,陷入了救援困境。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使用电锯破拆车门,然而,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就在这艰难的破拆过程中悄然流逝。最终,车内人员未能幸免于难,这起事故也将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并非个例。由于隐藏式门把手的电子锁高度依赖车辆的电力系统,一旦车辆遭遇碰撞、电池热失控等突发状况,电力系统极有可能断电,从而导致门把手内外都无法正常解锁。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结果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弹出成功率仅为 67%,而传统机械把手的弹出成功率则高达 98%。巨大的差距,让隐藏式门把手在极端场景下,成为了阻碍逃生的 “拦路虎”。在火灾、落水等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而隐藏式门把手的这一安全漏洞,无疑给车主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日常使用的 “隐形麻烦”:操作难、夹手、易冻住

人机交互 “反人类”:隐藏式门把手的操作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旋转式的需要先触碰特定区域,再用力拉出;平推式的则完全依赖感应灵敏度,稍有不慎就可能无法正常弹出。对于初次接触的用户来说,常常会出现 “围着车转一圈,却找不到开门按钮” 的尴尬场景。不少网约车司机都对此深有体会,为了避免乘客的尴尬,他们甚至不得不贴上提示贴,进行 “手把手教学”。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极端环境 “水土不服”:在北方的冬季,气温常常会降至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隐藏式门把手很容易被冻住,无法正常弹出。车主们只能无奈地采用泼热水、用吹风机吹等土办法来解冻,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对车辆造成损坏。而在南方的雨天,潮湿的环境又容易导致感应模块失灵,让隐藏式门把手变成 “摆设”。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此外,一些车型的机械应急把手位置设计得极为隐蔽,如小米汽车曾将其设计成黑色,隐藏于车门储物格内,很难被发现。后来虽然改成了红色进行警示,但依然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

夹手风险激增:随着隐藏式门把手的普及,电动弹出式把手的夹手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目前的防夹设计尚不成熟,2024 年,因隐藏式门把手夹伤儿童手指的投诉同比增长了 132%,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也让家长们对孩子的乘车安全忧心忡忡。在日常使用中,稍有不慎,孩子的手指就可能被夹伤,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三、5 款热门新能源车实测:安全设计谁在 “裸奔”?谁在 “兜底”?

面对隐藏式门把手暴露的安全隐患,各大车企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实地探访了 5 款市面上热门的新能源车,对它们的隐藏式门把手进行了全方位的实测,看看谁的安全设计更胜一筹。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一)全隐藏平推式:理想 i6、岚图 FREE+、智界 R7

开启方式:这三款车均采用了全隐藏平推式门把手,当车辆感应到钥匙时,门把手会自动平推出来,极具科技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感应模块的响应速度可能会有所延迟,就像被冻僵了一样,需要车主耐心等待片刻。有北方的车主就曾吐槽,在寒冷的冬天,站在车外等门把手弹出的那一刻,感觉时间都静止了。

应急设计:在应急设计方面,三款车都配备了机械内把手,为用户的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其中,智界 R7 的机械内把手位于车门扶手处,位置直观可见,在紧急情况下,用户能够迅速找到并操作。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而岚图 FREE + 的机械内把手则需要拉动储物格内的红色拉手,位置稍显隐蔽,对于不熟悉车辆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寻找。在实测断电后的解锁情况时,我们发现,虽然这两款车的机械把手都能手动解锁,但女性用户普遍反馈,拉动把手时需要较大的力气,这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成为逃生的阻碍。

安全评分:综合来看,这三款车的隐藏式门把手在开启方式上科技感十足,但应急设计方面虽然及格,但并不亮眼。由于它们过于依赖电子系统,在极端情况下,电子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机械冗余设计的不足就会暴露无遗。因此,我们给予它们★★★☆的安全评分。

(二)旋转弹出式:小鹏 P7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开启方式:小鹏 P7 的旋转弹出式门把手别具一格,需要先触碰门把手前端,之后门把手会旋出。这种开启方式操作步骤较多,对于新手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在实际体验中,不少用户表示,第一次使用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甚至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应急设计:小鹏 P7 的机械把手隐藏于车门内侧下方,没有明显的标识,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在黑暗环境中,想要快速定位这个机械把手,简直比登天还难。我们在实测中发现,即使是熟悉车辆的用户,在黑暗中寻找机械把手也花费了不少时间,这无疑给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安全评分:从开启方式的复杂性,到应急标识的缺失,小鹏 P7 的隐藏式门把手在安全设计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操作复杂容易让用户在慌乱中不知所措,而应急标识的缺失则可能导致用户在关键时刻无法及时找到逃生的 “救命稻草”。因此,我们只给予它★★☆的安全评分。

(三)半隐藏翻转式:小米 YU7 Max

开启方式:小米 YU7 Max 的半隐藏翻转式门把手,在车辆感应到钥匙时,会自动内翻,保留了部分机械结构,这使得它在低温环境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即使门把手被冻住,用户也可以手动扳开把手,避免了被 “锁” 在车外的尴尬。这种设计既兼顾了科技感,又保证了实用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应急设计:小米 YU7 Max 的应急设计堪称亮点。它的红色机械拉手位于储物格内,非常醒目,用户一眼就能看到。而且,它支持 “电动 + 机械” 双模式,在断电后,手动开启的阻力非常小,即使是力气较小的女性用户,也能轻松操作。在实测中,我们模拟了各种紧急情况,小米 YU7 Max 的应急设计都表现出色,为用户的安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安全评分:无论是日常使用的便捷性,还是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小米 YU7 Max 都做到了平衡科技与实用,机械兜底设计到位。它的出现,为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设计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因此,我们给予它★★★★的高分评价。

四、工信部新规 “亮剑”:隐藏式门把手正在 “退场”?

(一)新规核心条款直击痛点

面对隐藏式门把手日益凸显的安全问题,工信部终于出手 “亮剑”。2025 年 5 月,《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横空出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份征求意见稿直击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痛点,提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核心条款,为汽车门把手的安全设计指明了方向。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新规明确要求,所有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这一规定犹如一道 “紧箍咒”,强制车企摒弃纯电子锁设计,为车辆安全加上了一道 “双保险”。在断电、碰撞等极端情况下,车主和乘客能够徒手开启车门,确保了逃生通道的畅通无阻。同时,新规对操作空间进行了标准化规定,外把手需预留≥60mm×20mm×25mm 的手部空间,这一要求使得全隐藏式门把手因空间不足而面临被禁用的命运。此外,新规还特别强调了标识可见性,应急把手必须位于无遮挡位置,且颜色醒目,就像小米汽车将应急把手设计成红色一样,未来这或将成为行业标配,让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一眼找到救命的 “关键按钮”。

(二)车企反应:从 “炫技” 到 “务实” 的转向

工信部新规的出台,让车企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曾经,隐藏式门把手作为科技感的象征,被车企们视为 “炫技” 的法宝,如今却因安全问题成为了烫手的山芋。在新规的压力下,车企们纷纷做出反应,从过去的 “炫技” 逐渐转向 “务实”,力求在安全与设计之间找到平衡。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一些车企果断选择弃用隐藏式门把手,回归传统设计。奇瑞风云 A9L 改用半隐藏式门把手,尚界 H5 更是直接回归传统把手,以机械结构消除断电风险。这些车企深知,在安全面前,一切花里胡哨的设计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有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另一些车企则选择改良,对隐藏式门把手进行优化升级。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理想、岚图等车企优化机械把手位置与标识,让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并操作。部分车型还增加了独立应急电源,确保在碰撞后 3 分钟内可解锁,为乘客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这些车企的积极改良,体现了他们对用户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在新规引领下,行业正朝着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

五、消费者该如何选择?隐藏式门把手的 “避坑指南”

(一)购车时 “三看” 原则

看开启方式:在选择车辆时,开启方式至关重要。优先考虑半隐藏式设计,如小米 YU7 Max 的半隐藏翻转式门把手,即便在极端天气下,也能通过手动扳开确保正常开门,实用性与稳定性兼得。或者选择带有机械应急的电动式,为安全多一份保障。而纯电控全隐藏设计,由于断电后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建议谨慎选择,避免在关键时刻成为逃生的阻碍。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看应急标识:机械把手的应急标识,是生命的 “信号灯”。它必须采用红色或荧光色等醒目颜色,让人在慌乱中也能一眼锁定。位置应外露,如智界 R7 将机械内把手置于车门扶手处,清晰可见。坚决拒绝那种需要 “捉迷藏” 才能找到的隐藏设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操作,争分夺秒。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看测试数据:第三方碰撞测试数据是衡量门把手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关注测试中门把手的弹出成功率,以及在低温、涉水等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报告。例如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的参考。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车型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能,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二)使用中 “两注意” 事项

定期检查:不要让隐藏式门把手的电动功能,成为你忽视机械结构的理由。每月手动测试一次机械把手,检查其是否顺畅,是否存在生锈、卡滞等问题。长期依赖电动功能,可能会让机械结构在关键时刻 “掉链子”,定期检查,是为安全保驾护航的必要措施。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极端场景预案:北方的车主在冬季,就像面临一场与严寒的较量。提前准备好保温杯,里面装满热水,当门把手被冻住时,用热水解冻,这是简单有效的应急方法。同时,车内常备安全锤,熟悉 “机械解锁 + 破窗” 的双逃生路径,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迅速找到求生通道,化险为夷。

结语:当 “科技感” 回归 “安全感”,才是好设计的本质

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让我们看到了汽车设计中 “颜值与安全” 的激烈博弈。工信部新规的出台,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行业 “安全优先” 的主旋律,标志着汽车设计正从 “为设计而设计” 的误区中走出来,回归到安全与实用的本质。
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安全吗?5款新能源车实测大揭秘-有驾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必再谈 “隐藏” 色变,但也需警惕那些只注重 “炫技”,却忽视安全的产品。毕竟,真正的好设计,不仅要在日常使用中带来便捷与舒适,更要在危机时刻成为可靠的 “生命通道”,而不是让人陷入困境的 “谜题”。在选购新能源车时,不妨多花些时间,蹲下身仔细看看门把手的设计:看得见的安全冗余,远比看不见的美学更重要,它关乎着每一次出行的平安,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