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发现没,以前谁要是开个BBA,那走路都带风,感觉整个人都镀了层金。
现在?
BBA在中国,真有点凉了。
不是一点点下滑,是集体跳水。
宝马去年三季度全球都在涨,就中国跌了0.4%,上半年更惨,直接掉了15.5%。
奔驰?三季度销量暴跌27%。
保时捷也扛不住,掉了20.7%。
奥迪上半年也跌了一成多。
七月份奔驰在华零售量甚至跌破2.8万辆——五年最低。
你品,你细品,这哪是市场波动,这简直是信仰崩塌。
以前为啥买BBA?
不就图那三个字母代表“我成功了”?车头那个标,比工资条还管用。
发动机响一声,邻居都知道你混出来了。
底盘扎实、变速箱顺滑、做工精细——德系就是技术的代名词,没得黑。
可现在呢?
车的核心早不是发动机了,是电池、是芯片、是车机系统。
国产新能源直接掀桌子:你还在调底盘,我已经把电影院搬进后排了。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又安全又抗造,理想L系列一家老小坐着舒服得像在客厅,问界直接用鸿蒙把手机、车、家里音响全串一块儿——你BBA还在搞“油改电”?
EQ系列被骂得多惨续航虚、空间小、车机卡成PPT,OTA一年升一次,跟老年人用智能手机似的。
宝马i3?iX3?价格死贵,续航拉胯,连个像样的语音助手都没有。
人家新势力动不动就L2+辅助驾驶、自动泊车、远程控车,你BBA工程师可能还在开会讨论“要不要加个CarPlay”。
最要命的是,年轻人根本不吃你那套了。
六成以上95后买车,压根不看车标。
他们问的是:这车能让我躺平吗?能帮我带娃吗?能让我路上打个盹吗?
奥迪现在车主30岁以下的才25%,新势力动不动就45%。
A6L对95后的吸引力,比2015年直接腰斩——人家现在觉得开A6L像开老爸的车。
而且国产车现在玩的是“场景”,不是“参数”。
蔚来搞换电,5分钟满血复活;理想说“奶爸车”,全家抢着坐;极氪把空气悬架、激光雷达塞进30万的车里。
你花50万买个宝马iX3,结果发现配置还不如30万的国产?
这谁还忍?
更惨的是,BBA自己也在砸招牌。
奥迪最先绷不住,A4L狂降价,短期销量是上去了,但品牌直接掉价——短短几年溢价跌了37%。
宝马本来还想硬气点“保价”,结果库存堆成山,最后也只好低头打价格战。
消费者现在精得很,你标价60万,我拿手机一比,发现30万的国产车体验更好——那我为啥还要为那个标多掏一倍钱?
最扎心的是
今年二季度,比亚迪单季利润居然超过了奔驰。
你没看错,那个曾经被叫“山寨王”的比亚迪,现在赚得比奔驰还多。
这说明说明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投票了:新时代的豪华,不是你祖上多牛,而是你今天能不能让我用得爽。
BBA当然也在挣扎。
宝马在沈阳搞智能座舱团队,奔驰拉百度搞自动驾驶,奥迪和上汽联手做中国特供电车……
但问题是,动作太慢了,而且总像在补作业。
人家新势力是从用户需求倒推产品,BBA还是先想“我们能造什么”,再硬塞给用户。
今天的豪华,早就不是车头那个标了。
是你上车能自动调好座椅、空调、音乐;是你堵车时能自动跟车不累;是你孩子在后排看动画片你不用操心。
这些,BBA给不了,或者给得太晚、太贵、太敷衍。
所以别怪中国人不爱BBA了。
是BBA还没搞明白,现在的中国人,要的不是一辆“看起来很贵”的车,而是一辆“用起来很值”的车。
你说,它们还能翻身吗?
还是说,这场牌局,真的已经换人坐庄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