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

前言

最近,零跑汽车的董事长朱江明,被法院下达了“限制消费通知”。

在这个圈子里,负面舆情出现时,很多企业的“标准动作”都是:

法务部发出公告,老板在朋友圈怒斥,整个网络都在追查“造谣者”。

不过,零跑的反应方式,却完全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线。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三天时间里,从舆情爆发到危机平息,整个过程都展现出一种“反套路”的淡定与从容。

这次“不错”的公关,到底是怎么搞定的呢?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零跑朱江明被曝“限高”

这事儿时间上挺紧凑的,9月25号那天,零跑刚刚露脸宣布了第100万辆量产车顺利下线。

对这个成立才8年的新兴车企而言,这算是个里程碑,大家都在热议他们“全域自研”路线到底收获了啥成果。可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天眼查就爆料说朱江明因为合同纠纷,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了。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你要知道,新能源这个行业一向都在舆论的聚光灯下,“老板成老赖”这事儿一出来,对一个正猛涨势的新能源车企来说,影响可想而知,杀伤力那可是相当大。

在不少企业遇到危机时,创始人的心情经常会变成“二次爆发”的导火索,挺容易让舆论变成“老板怼天怼地”的偏向,最后把一个小小的问题搞成一场“舆论大战”。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不过,零跑的反应方式,跳出了“应激反应”的套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稳住了“核心因素”——老板本人并没有立马出面说话。

这种“不慌不忙”的做法,反倒给了团队一些缓冲空间,让公关团队有时间去弄清事情的真相,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零跑公关的“软实力”

紧接着零跑的官方回应,也没有走“打太极”的路子。9月27日上午11点,零跑直接在社交平台发声明,把事情拆解得明明白白:

一开始就提到这场纠纷涉及金额361万,跟公司市值935.6亿港元一比较,这点数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完全可以打消大家关于公司资金紧张的疑虑。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限高”这个措施起因于车辆过户的麻烦,绝非单纯的“欠账不还”。归根结底,事件的核心在于手续上的复杂和配合问题,而不是财务上的拖欠。最后强调,公司的日常运营一切正常,确保用户和投资者都能安心。

没有含糊其辞,没有回避问题,这种“讲得清楚不废话”的态度、反倒比那些长篇大论的辩解更让人信服。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更令人惊讶的是危机结束后的收场,9月28日下午,朱江明在朋友圈里说“限高解除”,没有一句埋怨,倒是多了份反思。

这种“不推责、先反省”的态度,与不少公司出事后选择“推卸第三方责任”或“抱怨舆论不公”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这招操作真是挺巧的,让零跑一下子从“受害者”或“强势一方”的角度,回归到了一个“实打实在的经营者”的位置。

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能感受到零跑的“坦率”,同时也让零跑赢得了大家的“共鸣”。这,就是零跑公关的“软实力”所在。

其实,这还不是朱江明第一次遇到“乌龙式”的负面新闻呢。之前有媒体传他“去世”的消息,他倒是一点也没有生气,反而还拍了个短视频来澄清,还拿自己开了个玩笑。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以柔克刚”

现在的买家们早就不相信那些“死板公关”的说辞了。

大家都习惯了企业出了差错,法务部的律师函满天飞,但真少有人愿意“低头认错”,去承认自己的一些疏忽,也愿意听听公众的声音和监督。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零跑这次能够把危机变成“吸粉”的好机会,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共情”这个关键点。

它靠“速度”——24小时内答复,“态度”——坦率不回避,以及“尺度”——不搞阴谋论,稳住了局面。这才是真正的公关核心所在。

零跑朱江明三天“限高”反转,新能源行业最“柔软”公关的胜利-有驾

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负面舆情从来都不是“会不会遇到”的问题,而是“怎么应付”的事。这次零跑的案例,说到底,不算是个“危机公关范本”,倒更像是在提醒整个行业:可别掉以轻心。

真正的品牌信任,不是靠“硬拼出来”的,而是靠“交流出来”的。只要老板愿意放下“架子”,企业敢于面对问题,反而能在舆论中稳稳地走出一条更好的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