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桩十年前的汽车圈“世纪联姻”,如今看来,就像一出跌宕起伏的三幕剧,悬念迭起,高潮不断,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这吹上天的“沃尔沃技术”,到底是谁在买单?
第一幕,豪门联姻,锣鼓喧天。十年前,吉利豪掷18亿美元,把沃尔沃这块金字招牌收入囊中,还附赠了北欧人九十年积累的安全数据库,这底气,啧啧,简直要溢出屏幕。一时间,吉利风头无两,各种宣传铺天盖地,“沃尔沃技术”成了金字招牌,仿佛买了吉利就等于开上了瑞典豪车。想想当时那场景,吉利车主腰杆都挺直了几分,逢人就夸:“我这车,可是有沃尔沃技术的!”
可好戏才刚刚开始。第二幕,剧情急转直下,现实开始“打脸”。这几年,自主品牌纷纷崛起,奇瑞更是请来了路特斯工程师调教底盘,这一下,吉利有点尴尬了。拆开吉利的新车一看,发动机盖上赫然印着吉利的Logo,底盘代号也带着路特斯的味道,这“沃尔沃技术”到底体现在哪?更扎心的是,奇瑞花了大价钱请英国团队调底盘,最后卖车还得跟吉利拼价格。这就好比,你花大价钱请米其林大厨做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隔壁小餐馆用预制菜也做了一桌类似的,还卖得比你便宜,这滋味,酸爽!
于是,剧情来到了第三幕,市场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方向盘和油门不会说谎,车好不好开,屁股最清楚。“沃尔沃技术”这四个字,喊得再响亮,不如实实在在的驾驶体验来得 convincing。这就像谈恋爱,光靠嘴上说“我爱你”,没有实际行动,谁信啊?奇瑞和吉利的较量,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技术是基础,价格是王道,品牌是加分项。
所以,这“沃尔沃技术”的光环还能闪耀多久?吉利还能靠这块金字招牌走多远?这出三幕剧的结局,或许还得市场来给出答案。毕竟,消费者不是傻子,谁的性价比高,谁的服务好,谁才能笑到最后。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