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电动车上的磁铁,可能正被中国偷偷拿在手里。
别觉得新能源车就是西方技术赢了,那块让电机动起来的钕铁硼磁铁,里面90%的稀土原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美国也在琢磨自己搞稀土资源,想减少对咱中国的依赖。
就算加州的矿场跑得再快,它一年产的稀土,也比不上咱中国一个项目的一半。
欧洲投入50亿欧元组建基金,审批也压缩到12个月,可那矿石到底在哪儿呢?
你说的分离技术到底在哪个环节?
真以为稀土像超市里摆的酸奶一样,想买就能买到?
听说特斯拉和越南在合作做回收这事儿,丰田也称能省掉一半的稀土,听上去挺不错的,但真正的效果又怎么样呢?
宝马iX3换上了没有稀土的电机,续航一下子缩水了整整22%。
稀土中的镝,在高温环境下根本没人能够代替——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物理法则决定的。
要想让车跑得更远、动力更猛,得接受这个铁的事实。
中国可不是卡脖子,而是直接把脖子底下的血管全接了个遍。
江西那个年产3万吨的冶炼厂一启动,全球88%的精炼能力都汇聚到这儿啦。
就是说出口的产品单位价格涨了,虽然出货的数量少了,但赚的钱反而增加了。
就是说不再卖低端货了,价格没跌反而赚得更多了。
你买的可是磁体,是高端材料,不是矿砂。
日本储存的稀土,足够用18个月;而美国的MP Materials每天都在拼命赶工,欧盟那些法规一改再改,要把供应链从头开始搭建的话,少说得八年才能见到成效。
麦肯锡算过,要打造一条完整的非中国供应链,得花上200亿美元。这些钱,究竟是谁来出呢?
谁敢出?
现在全世界的磁性材料厂商库存的周转天数,从45天一下子压到了28天,不是真的效率提升了,就是担心断供的问题。
汽车厂的工程师们每天都紧盯着中国稀土价格指数,34%的涨幅背后,实际上是许多生产线在等待原料开始运转。
你说“卡脖子”,可你开的车,连一颗螺丝都少不了中国加工的磁铁。
别再盲信那什么“去中国化”的说法了。
新能源车可不是靠嘴上说说就能推起来的,它得靠稀土材料、冶炼工艺,还得靠多年来的工业底蕴沉淀。
美国倒是能挖矿,不过提纯这块还抓不上手;欧洲能搞设计电机,但缺少原材料;日本具备技术水平,可矿源就没有。
中国不光光靠嘴皮子说,更依赖工厂全天候不停的灯火,那些在赣州车间里打拼的熟练工人们的巧手,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你一边刷着短视频抱怨“技术封锁”,一边开着用中国稀土做的车去走路,真是挺有趣的对吧。
这其实不是矛盾,纯粹就是现实情况。
真正的掌控力,不是在那些喊得响亮的口号上,而是在那些你看不见的、肮脏的、累死人的、没人愿意动的细节里。
别等到断供的时候才意识到稀土的重要性。
每辆电动车的电机里面,藏着一个你可能从未注意过的中国秘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