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漂到绿化带上面去了?开始还觉得余承东说的那套狼虎字词挺浮夸的。比如快感与安全并重,听得我一脸懵。这年头,谁还会在意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大概只有把安全忽略到极致的那一拨车企才会这么讲。细想想这些话,也不是全没道理。
我记得去年某朋友买了一台合资SUV,跟我抱怨安全装置太差,他说那车即使啥都不装,只要车身够稳,刹车够快,也算安全。安全不就是这些实际的硬核东西吗?所以你说华为那套六横八纵高强钢结构,还有标配9个安全气囊,关键还是真的能在最严苛的测试里,车身毫发无损。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参加的一个汽车安全讲座,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事故中安全结构起到的作用,比任何高科技辅助系统还要重要。你看,那次中汽中心的测试——S9T以48km/h翻滚,再73km/h正面碰撞,没有变形、门还能开,电池包没漏液,这叫硬核安全。一辆车,要是能做到这点,其实已经比大多数家用车放心多了。甚至我猜,那些每年卖十几万、甚至百万的车型,能做到这点的,恐怕不到百分之十。
但这个安全的概念,也有点玄乎。一方面你看,豪华车品牌(不只是豪华)强调那些科技安全感——自动刹车、辅助驾驶,但是真正能救命的,你得要个硬核身体结构(就像人身体的骨架),否则昂贵的科技就算再牛也救不了本体。没办法,我就想:那谁要是买车图的就是安全,除了看硬件,还能看出什么?厂家用料?配备?还是那点内行人能判断的钢材配比?
说到这儿,几年前我还对车门能开不着很有兴趣。快到十年前,看到一些高端车,明明车身稳得一比,偏偏车门关不上的时候,心就咯噔一声。那种感觉,怪怪的。经过多次观察,感觉那可能跟结构刚性有关。你要用钢材,可别用得太硬,尤其是面向未来的材料,要又轻又安全,真不简单。华为强调高比例铝合金,其实我觉得也是个聪明的玩法——既保证强度,还能减重。
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这话,我听得多了。要说心里话,倒也不是全无偏颇。你想啊,豪华其实也不用说了,就是体验感,可当你开在高速路上,突然遇到有人溜车一闪而过,或者更糟的,碰上大货车,你还在考虑加速度?不,安全才是真正的底线。这也是我猜,余承东那句话其实用词见血——你们以为漂移很NB?愚蠢!——他难得露出点真话,安全才是真正能贏的点。
不过我也得说一句,安全最重要,但安全还能不能像口号那样纯粹?不然,很多车厂其实也在玩文字游戏。我有一个朋友是修理厂老板,他说,很多车连基本的焊点都不敢拿出真金白银去硬件投资,只会打补丁或是软装装饰。那些高配看起来都挺漂亮,但碰到真事儿,你怎么保证车子能撑得住?这话让我对安全的看法更实一点。
这里面又有个盲点——安全最贵的,还是成本。我估算过,安全钢材的用料,可能会比普通的钢好15%到20%。那就意味着车价也会贵一点。很多人买车,最在意的其实是能不能保值。我猜,安全结构优越的车,几年后二手车还能卖个相对不错的价。
这么一看,华为那硬核安全设计,确实比一些靠电子技术的虚胖更扎实。有个卖车的朋友说:你要真把安全放第一,那必须看材料和结构。但我又在想: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看那个钢材比例?或者硬核安全自己能看出来?(这段先按下不表)
安全这个事,不光是厂家怎么说,还是咱们用户自己得擦亮眼睛。那天我跟一个老司机聊天,他说:车要倒车,别一味嫌慢,反而安全。他的话让我陷入深思:慢一点,少出点事,也许才是真豪华吧。
安全是真的,不像某些品牌宣传里那么虚,但真要说最大豪华——我倒觉得,除了钢材、结构,再有点生活质感的细节,比如座椅的包裹性,视野的宽广,甚至噪音的控制,才是实实在在让人觉得值得的。
你是不是也觉得,未来的安全,或许不光只是防变形那么简单?上下班那点事儿,安全感还藏在哪些细节里?像微信里看事故合集,那些灰头土脸的场景,总让人觉得:安全其实是个日常感。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