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BBA借鉴蔚来。”
你敢信,这是李斌的高调宣言,瞬间炸裂车主群。
三十万定金秒退,这剧情比《速度与激情》还快。
到底是什么让车主们在李斌一声话后决定撤退,连车子的钥匙都还没摸到手,心里的担忧就已经打败了对蔚来未来的幻想。
这事儿说来话长,不止是李斌的一句话引发的“退车潮”,它像是个多米诺骨牌,倒下的不仅仅是车主的信心,更是蔚来这几年辛苦积累的品牌形象。
三年前,李斌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欢迎BBA借鉴蔚来”。
那时候,他的自信满满,觉得蔚来的技术已经不差了,想和传统车企一决高下。
然后,电池召回风波如一场大雷,瞬间把蔚来的光环打掉。
那场召回,还是在技术不稳定的基础上把一切高调推向了热搜。
现在回头看,他还敢放话,大家就问:“你又是不是忘了上次的教训?”
车主们的心,想必早已在李斌这番言辞中乱成了一锅粥。
汽车这东西,买得容易,但出了问题却能让你愁得半死。
你看,买车时最怕的就是售后服务差,尤其是在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还没完全站稳脚跟的时候,敢这么放言,车主们自然不淡定了。
这不,车区里,最近一周退车的截图贴涨了三倍,大家的理由一目了然——“怕老板太狂”。
有人在群里调侃:“买车是为了省心,不是为了跟你一起飙车。”
你得理解车主的心态,买车真的是一场需要谨慎的投资。
想想看,电池那玩意儿,整合了多少科技,万一哪天你正享受着“蔚来人生”,车里突然来了个大插曲,那滋味绝对不好受。
尤其是现在,技术还在不断更新换代,李斌说话那股自信,反倒让大家产生了怀疑:敢做第一步的,要不是真的很有把握,要不就是有点“高估”自己了。
车主心里最怕的,不是高调的营销,而是随之而来的“售后坑”。
你说得再好,能不能兑现?
是不是像当年电池召回一样,问题一堆,口头承诺两手空空?
看看,李斌这次又放话,真的是一个大挑战。
车主不是真的怕品牌有创新,他们怕的是这股“过度自信”最终成了他们自己买单的理由。
毕竟,买车不只是买一个名字、买一个炫酷的车标。
你买的是未来的安心感,是每次开车时的信任,是路上最“稳”的那股力量。
而现在,蔚来在车主眼里,似乎已经从“技术革新者”变成了“老板秀场”的陪衬。
你可见,李斌的高调姿态,真成了品牌压力的最大来源。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特斯拉的例子。
那时的马斯克,也曾因为高调的言论被人骂得够呛。
结果呢?
特斯拉用自己的产品证明了“敢说敢做”的真正含金量。
而蔚来呢?
虽说早期在技术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从“蔚来人生”到“BBA借鉴”,这一系列的言辞能带给车主的,是更多的不确定和更多的焦虑。
而市场永远不是你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买车人看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和长期稳定的服务。
或许,我们不得不说,这种“过度自信”的危害其实在很多行业里都曾发生过。
举个例子,就像很多人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喊出“买车不怕贵,就怕没用”,但如果一辆车的后期服务不到位,车主拿到手时的那种“被忽略”的感觉,肯定不会给品牌加分。
技术站稳了,再去放飞自我也不迟。
毕竟,谁还敢让自己钱包掉进一个“有风险”的陷阱里呢?
但话说回来,李斌的这种“狂”,也并非没有它的市场效果。
毕竟,敢喊出“欢迎BBA借鉴蔚来”,不管是好是坏,都能引发大规模的讨论。
而这种舆论效应,也在为蔚来这个年轻的品牌做着“品牌炒作”。
只不过,问题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后续支撑,这样的“营销”最终还是会陷入舆论的泥潭。
而不是一种理性讨论的艺术。
从这次事件来看,蔚来其实更需要的是站稳技术的基础,稳定并强化售后服务,进一步用产品实力来打破消费者的偏见。
李斌这番言辞背后,透着一股子雄心壮志,但如果做不到实质性保障,恐怕在车主群里再放狠话,最终换来的只是空洞的热度和几百个退车截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