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动力电池选用宁德与LG,背后那些绕不开的事
家里那辆Model 3刚开到第三年,前阵子邻居老李来串门,说他也想买一台电车,问我“你这低配是不是用国产电池?听说高配都上进口货了?”我还真没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翻了下群里以前的聊天记录——有个修车师傅在里面总是絮叨:“特斯拉低配铁锂都是宁德时代,高配才用LG。”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
说起来动力电池就像油车的发动机,一颗心脏。中国这些年风头很猛,不管比亚迪还是宁德时代,都成了全球大玩家。装机量什么的数据,各种榜单随手一查,中国企业基本霸榜。但奇怪的是,我那台标准续航版明明是国产铁锂(听销售顺嘴提过),可朋友买长续航和Performance版本时却被告知只能选LG三元锂。“为啥不全上国产?”他纳闷。我也是后来才慢慢理清楚点头绪。
最早那会儿,也就是2015年前后吧,据说全球能做得出合格动力电池的厂家屈指可数——松下、LG算是技术成熟些的。当时国内补贴政策偏向高能量密度和长续航,所以进口三元锂吃香,特斯拉产线调校、BMS之类也全跟着LG走。这些流程习惯下来,要换供应商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据小区搞新能源项目的大哥讲,“产线改一次,就得折腾半年。”而且国际供货链稳定性对马老板是不能出岔子的底线。
但自打2021年价格战打响之后,用铁锂控制成本成了硬需求。我去年去店里保养,那师傅边收拾工具边嘀咕:“25万以内不靠宁德时代,你让谁卖得动?”于是标准版开始大量采用LFP(磷酸铁锂),据说还能提升安全性。不过群友自测冬天掉电快点是真的,但日常通勤足够用了。有个东北车主吐槽:“零下二十度早晨开空调,一半表都没啦!”不过南方城市影响就小多了,这种地域差异大家心知肚明。
最近两年形势又变复杂,美国出台IRA法案,把补贴直接挂钩供应链安全——原材料必须北美或自贸国来源,否则7500美元补贴拿不到。上海厂造出来运过去,到2024年彻底堵死路子。有次微信群讨论,有人转发CFO电话会议纪要,说关税和政策逼着他们不得不加码美国本土生产。“马老板急眼啦!”有人笑道。这回干脆跟LG签43亿美元大单,让它在美国工厂造LFP,储能产品优先供货,然后再给新车型铺路。一来躲避红线,二来也不用重新磨合技术环节,“老伙计靠谱嘛”,销售这样解释。
欧洲同样变脸快:碳关税、产业本地化,还有碳足迹审查,不明着卡中国,但实际操作就是要求你把产业链搬过去。不止韩国企业抢滩建厂,就连宁德时代自己也跑去德国落脚,为的是合规生存。柏林工厂现在已经在试水本地采购替代方案,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以后欧洲市场指定要欧系电池”。这已不是选择,而是前提条件,不管性能还是价格,都只能照章办事。
还有件冷门事:维修圈传言,有批早期Model S因为进口三元锂温控系统设计缺陷,在新疆夏天跑高速容易热失控,好几个技师至今还念叨“当初要是早点上国产铁锂,也许不会这么麻烦”。不过官方从未承认这一点,只是在后来的更新中加强了散热模块。据懂行的人分析,这种细节其实反映出不同市场对配置适应性的考量,并非纯粹性能优劣决定谁用哪家的东西。而且据说新款充放循环次数已做优化,小区群里有人晒表显示超500次依然衰减有限,不过极端天气还是看地区环境吧,每个人体验都不同,有人一年掉10%,有人只掉2%。
最后回到现实生活层面,其实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无论低配搭载宁德还是高配选用LG,大多数时候根本感受不到太大的区别。我隔壁楼王姐每月上下班接送孩子,从来没操心过是哪家牌子的芯片,只关心冬天别趴窝。今年她准备换新款,还专门问了一句“以后是不是只有欧洲造才能拿满补贴?”我摊手表示,现在各国政策天天变,说不好哪天又折腾新花样。不过双保险布局总归稳妥些,这也是行业内默认潜规则之一。“命不能押一家身上”,维修师傅喝茶时经常这样感慨,多备几条路,总不会错太远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文中插述及相关业内口述资料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