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

一块几毛钱的汽车芯片,半个月内飙升到两三块,涨幅超过十倍。本田墨西哥工厂突然停产,日产的库存仅能支撑到十一月初,大众五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这场席卷全球的“芯片恐慌”,根子其实藏在荷兰政府一场左右为难的政治投机行动里面。而最近中美经贸谈判的新进展,也让这出闹剧彻底揭示了“棋子”的尴尬境地。

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有驾

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安世半导体”这公司说起。别看名字挺陌生,其实它在全球汽车芯片行业可是“暗地里的大佬”,占据着差不多四成的汽车晶体管市场份额。无论是你车里的LED灯,还是电池的电源控制系统,几乎哪个车厂都得靠它。

更妙的是,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简直就是全球分工的典范:核心晶圆在欧洲生产,然后通过海运送到中国东莞做封装测试,最后再销往全球各地。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配合默契、流程顺畅的合作模式。

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有驾

不过,到了九月底,这份平静被打破了。美国突然公布了个叫“50%穿透性规则”的新规,简单说就是,如果一家企业被列入美国的“实体清单”,那么它控股的子公司,不管比例有多大,也得跟着一块受到限制。

真是巧了,中国的闻泰科技早就上了美国的“实体清单”。正巧,它还是安世半导体的全资控股公司。这一下子,安世半导体就变成了“靶子”。

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有驾

更让人震惊的事情还在后头呢。荷兰法院的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美国竟然直接要求,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管理层必须换掉,要不然就面临制裁。这种直接插手的行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就在美国那边施压没多久,荷兰政府也按耐不住了。9月30号,他们动用了自1952年以来从未用过的《商品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安世半导体进行了“强制接管”。紧接着,又通过法院,把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创始人张学政的职务给罢免了,还把股份托管到荷兰人手里。

荷兰政府嘴上说自己“没受到任何压力”,但稍微懂点国际形势的人都知道,这不就是明显向美国“示意忠诚”嘛。

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有驾

谁也没想到,这出戏刚唱到一半,剧情就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

只不过一个月,吉隆坡的中美经贸会谈突然传出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美国方面宣布,那搞得火热的“50%穿透性规则”暂停一年,暂时不执行了。对此,中国也做出了回应,暂停了相关的出口管控措施,双方达成了对等的调整。

这下荷兰真是愣住了,他们原本觉得依靠的“靠山”一瞬间就没了。之前借口用的“国家安全”也立不住脚了,结果不就自己挖的坑自己跳吗?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连带的后果已经有点扰乱秩序了。

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有驾

早在10月4号的时候,中国商务部就开始反击了,直接限制了安世中国的相关成品出口。你想啊,一边是荷兰紧盯晶圆的供应线,另一边是中国封堵了成品的出口,这整个全球汽车产业链,瞬间就陷入了僵局。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都急啦,喊话说再过几周,欧洲那些汽车厂就得关门歇工了。德国机械设备联合会更没安稳,他们觉得,这次的麻烦怕是会扩散到发电机、工程机械这些行业,局势真是不妙。

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有驾

眼下,全球车企的怨气全都集中到荷兰这块了。奔驰在世界范围内到处找替代品,福特焦头烂额,拼命想打破供应上的难题。可是汽车芯片可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货,车规级芯片的认证流程特别严格,少说也得上一两年,根本没办法及时解燃眉之急。

闻泰科技那股子“硬气”,让荷兰可算是尴尬得不行了。他们直接跟外界说,荷兰政府的这项决定,在中国根本没用。更厉害的是,闻泰还拿出数据“打脸”:“收购安世以后,研发投入增加了150%,五年里向荷兰缴了1.3亿欧元的税,现在更是无债一身轻,运营得挺稳。”

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有驾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安世中国内部有人爆料,荷兰那边其实还欠着东莞工厂10亿元的货款呢!所谓的“断供”,毫无疑问就是个拙劣的借口。

此刻,荷兰已完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香港大学的研究员塞巴斯蒂安·康丁直截了当地说:“当年他们采取行动的理由,被美国一句话就推翻了。现在只剩下法律方面的问题、信誉受损,还有整个产业的难关。”

全国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催着要芯片,中国方面则要求恢复合法的股权,而美国已经迈步向缓和关系靠拢。唯有荷兰,成了唯一的“背锅者”,面露尴尬,低着头在寻求退路。

荷兰“出卖队友”被美方抛弃?万亿汽车产业危机,谁还敢当牺牲品-有驾

这场戏码揭示了两个残酷的事实。

第一,全球的产业链早已是你中带我、我中夹你,紧密相连。把商业上的难题硬生生地牵扯到政治上,最终只会自打嘴巴,坑自己也害别人。

第二,在大国之间角力的局势里,小国的政治操盘搞不好,很可能变成一出“自掘坟墓”的戏码。

对中国而言,这既是一次考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反思的好时机。怎样巧妙地吓住那些愿意充当“打手”的力量,同时还得保证我们企业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平稳运行,这就得动点脑筋了。

对于那些还打算跟着别人屁股后头跑的国家,也许真的该好好盘算一下:自己会不会成了下一个“被出卖”的“成员”,还不知道啥情况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