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净亏54亿,负面评论满天飞,长城汽车董事长亲口回应让人惊了
01
上周我们编辑部正扎堆聊流量的时候,突然有人问我:长城汽车最近炒得这么热,是不是网络负面把销量打崩了?我听了只觉得好家伙,这问题刺到痛点了。流量还真不是万能解药。我这些年和不少车企打过交道,长城董事长魏建军算是我见过少有的敢在镜头前说实话的人。他不是那种只会端架子的老板。负面评论说得狠点,他自己有时候也挺认啊。
所以我想先抛个结论:有些网上的负面其实太假太水,有些是真刀真枪在提醒你真正的毛病。说人话就是,车圈里的流量就像高速上的超车灯,亮得好能提醒后车,小心点别翻车;亮得太瞎就是招人烦。长城最近吃到的就是又痛又爽。
02
原理我给大家掰碎了讲。汽车行业这两年活得像演大片。流量大了,企业家开始拍短视频、开直播,一上来就想把自己塑造成‘IP’。魏建军也主动下场,开抖音、微博,亲自拉流量。他倒是没装什么纯正形象,反而直面负面,说‘有些黑公关骂得确实准’。大家别忘了,车这个工业品不是靠嘴卖,还是得看产品力和信用。魏建军提过,流量最后拼的是‘高质量流量’,这货才真有价值。规矩也清楚,GB 9743-2024轮胎标准管安全,但你流量里要没人聊质量,光抓眼球,那买家最后还是会掉坑。
我插一句,我上一次遇到类似情况,是在给丰田做栏目的时候。有同行用了各种‘假流量’刷榜,产品质量一塌糊涂。流量真给拉满了,车主回头投诉率飙升。最后还不是一地鸡毛。所谓高质量流量,说白了就是能把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带起来。那些玩数据造假、‘零公里二手车’的套路,不少车企都用过。魏建军亲口说‘这种现象就是注册后骗补,财务数据往高整,资本就买单’,但这纯属饮鸩止渴。
03
真要解决问题我觉得得正视三点。
第一,企业和用户的交流不能端着。魏建军这思路,敢把自身问题推到台前,不吹不遮,还挺有参考价值。我们编辑部以前也吃过‘闭门造车’的亏。只听好话不管差评,结果产品一推是毁誉参半。用户没被尊重,缺口就越来越大。
第二,关于市场政策这事。新能源购置税减免,财政部公告都定了时限。2025年12月31日之前,33.9万元以下免征税,明年后退坡,2028年彻底和燃油车一视同仁。魏建军态度干脆:新能源比例都破50%了,再优惠没意思了。该和国际接轨,就别天天靠政策撑门面。
插个小故事。我有个朋友在国外卖大众,新能源补贴政策半年前刚退坡。结果客户自己也开始精挑细选,反而不被表面的便宜诱惑了。买车这事,归根结底看长期服务和售信用。这点和魏建军坚持‘产业带生态出去’也对上了。生态模式就像是你出国旅游不仅带了行李,还帮当地开起了饭馆。增值和就业都扎根本地,可持续了。
第三,说到竞争。前阵都在炒‘内卷式’发展。资本捧起来,大家搞噱头,价格战、造假盛行。魏建军反对这种‘赚快钱’,说白了是想建长久的底子。市场化就像战场,你得有危机感,能快速找出不足还得敢承认,不然迟早被新玩家拍翻。
04
我自己踩过不少坑。记得去修车的时候,有个师傅干脆跟我说:你们媒体只会吹新车好,不讲后期毛病和修理成本。我听了以后就警觉了。现在长城说要‘敢暴露问题’,也许是往师傅那条路上靠。
所以啊,流量不是终极答案,真正有用的流量是能帮车主避坑、选对车的那种。玩资本、搞数据,最后数据好看都能造,但用户只能用脚投票。你要是只活在流量里,回头就会被高质量流量用户收拾。
转念一想,其实每个做车的人心里都明白:流量再高,也比不上车主一句‘这车用着还行吧’。市场苛刻,有危机感才不会被吃掉。车企要真能做到自我批评、听取用户,终归是好事。
就这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