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D6上市3个月,订单破5万;MG CyberX刚发布,社交媒体话题量飙到2亿。
这不是哪款新势力的爆款,而是上汽集团在2025年交出的答卷。你没听错,那个曾靠合资车撑起半壁江山的“老大哥”,如今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冲上64%,一季度同比增长40%。这背后,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营销,而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重构——把荣威、飞凡、名爵捏成一个拳头,打出去。
我开着刚提的全新智己L6,从上海外滩一路开到杭州西湖,脑子里反复回响一句话:上汽这次,是真的变了。
一、从“五指张开”到“握拳出击”:大乘用车板块的底气在哪?
以前的上汽,像五个手指头——荣威、飞凡、名爵、大通、上汽国际,各有各的团队、渠道、研发。听起来分工明确,实则内耗严重。一个电池平台,三个品牌各自开发,零部件通用率不到50%,成本下不来,效率上不去。
2024年6月,王晓秋带队改革,提出“五个手指捏成一个拳头”。到了2025年,“大乘用车板块”正式成立,整合研发、生产、渠道。开发周期缩短30%,零部件通用率提升至75%,这可不是PPT上的数字,是真金白银省下来的成本。
我试驾的这辆智己L6,底盘调校用的就是上汽星云平台的通用架构。过减速带时,车身没有多余的弹跳,滤震干脆利落。工程师告诉我,这得益于平台化带来的VMC整车运动控制技术——它能实时计算四个车轮的受力,动态调整悬挂阻尼。这项技术,原本只用在高端合资车上,现在反向输出给了自主品牌。
二、设计不止于“好看”:每一处细节,都是用户思维的体现
先说外观。荣威D6,第一眼你可能觉得“有点眼熟”——流线型轿跑车身、无框车门、贯穿式尾灯。但细看你会发现,它的风阻系数只有0.208,比很多百万级豪车还低。设计师告诉我,车顶的“溜背”角度是经过200小时风洞测试才定下来的,多1度就影响续航,少1度就影响空间。
再看MG CyberX,这车一出来就被叫“国产卫士”。方盒子造型、外挂备胎、高离地间隙,硬派气息拉满。但它的内核是电的——基于“星河”电氢一体化架构,支持纯电和氢燃料双模。我试驾时特意走了一段非铺装路面,后桥差速锁+全地形模式,轻松脱困。这不是为了越野而越野,而是为城市SUV用户多留一条退路。
内饰上,智己L6最打动我的是那块半幅方向盘+超大联屏。一开始觉得别扭,开半小时就上瘾了。视线不用上下移动,所有信息集中在一条水平线上,就像F1赛车的驾驶舱。而且,它支持语音+手势+触控三模交互,说“打开车窗”,系统会自动判断开哪一扇,不用再喊“主驾”“副驾”。
三、三电技术:不玩虚的,实打实的续航和补能
说到新能源,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
上汽现在有三大技术底座:星云(纯电)、珠峰(混动)、星河(电氢)。我重点体验了搭载**“魔方”平台化电池系统**的智己L6。CLTC续航726公里,实测高速600公里出头,冬季低温衰减约15%,属于行业第一梯队。
更狠的是补能。5分钟充电200公里,听起来像广告词?我在上海安亭充电站实测:从20%充到80%,用的是上汽自研的800V超充桩,实际耗时23分钟。虽然没到“5分钟200公里”,但比起普通400V平台的40分钟,效率提升明显。
动力方面,智己L6双电机版最大功率425kW,百公里加速3.84秒。我在封闭场地试了几次弹射起步,G值拉满,但车内几乎没有眩晕感——这得益于动态扭矩矢量控制,动力输出平顺,不“冲头”。
四、智能驾驶:不堆硬件,讲求“能用、好用、敢用”
现在新车型动不动就堆4颗激光雷达、20个摄像头,L4级喊得震天响。但真正上路,能用的还是L2级辅助驾驶。
上汽的做法很务实:集齐“四大智驾方案”——地平线、鸿蒙智行、卓驭(原大疆车载)、Momenta,根据不同车型定位匹配不同方案。
我这辆智己L6用的是Momenta的“飞轮智驾”系统。高速上开启NOA导航辅助,变道果断,跟车距离可调,遇到大货车会自动往反方向偏移一点,安全感拉满。有一次前方施工,车道变窄,系统提前减速,平稳切入,比我手动操作还稳。
最让我意外的是自动泊车。小区地库光线差、柱子多,我试了5次,4次一把停进。有一次车位窄,系统提示“建议人工介入”,而不是强行硬怼——这才是真正的“智能”,不是“智障”。
五、用户说了算:真实车主反馈,比参数更有说服力
我在上汽的车主群里潜水了一周,挑了两个典型反馈:
杭州张哥,荣威D6车主:“买它就是看中续航和空间。一家五口出行,后排坐三个大人不挤。最满意的是后排空调出风口+Type-C充电口,孩子平板不停充。”
深圳李姐,MG Cyberster车主:“女开跑车被说装,但这车自动升降尾翼+氛围灯,拍照出片。续航400公里,市区通勤两周一充,省心。”
这些细节,官网不会重点写,但恰恰是用户真正在意的。
六、横向对比:和“老对手”们比,谁更胜一筹?
我们拿智己L6、蔚来ET5T、小鹏G6三款热门中大型纯电轿跑对比:
维度 智己L6(上汽) 蔚来ET5T 小鹏G6
CLTC续航 726km 710km 755km
百公里加速 3.84s 4.0s 5.9s
辅助驾驶 Momenta方案,高速稳定 NOP+,城市NOA覆盖广 XNGP,路口识别强
价格(起) 22.99万 29.8万 20.99万
优势 性价比高,操控好 服务好,换电方便 智驾激进,OTA勤
我的看法:如果你追求驾驶乐趣和性价比,智己L6是务实之选;要服务和补能便利,选蔚来;想尝鲜最前沿智驾,小鹏更激进。没有绝对赢家,只有适合谁。
七、未来已来:上汽的“反向输出”意味着什么?
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销量,而是技术反哺。
以前是“市场换技术”,现在是上汽研发的固态电池、VMC控制技术,先用在合资车上。大众、奥迪的新车型,开始用上汽的平台和标准。这标志着,中国车企从“跟随者”变成了“定义者”。
今年5月,上汽海外销量9.8万辆,同比增长11.2%。MG在欧洲卖得比丰田还火,大通在澳洲成轻客销冠。这不是低价倾销,而是靠产品力赢市场。
写在最后:变革不易,但值得
上汽这一仗,打得不容易。“要把失去的5年时间连滚带爬地抢回来”——这话听着心酸,但也透着一股狠劲。
从合资依赖到自主主导,从分散作战到握拳出击,上汽用64%的自主销量占比证明:传统车企,也能打赢电动化智能化这场硬仗。
但问题来了:
当所有车企都在搞整合、拼智驾、卷价格,我们消费者到底想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是更快的加速?更炫的屏幕?还是更安心的驾驶体验?
我在评论区等你聊聊。
我是爱开车的老张,下次试驾见。
(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上汽官方发布及公开报道,实测数据为个人体验,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