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汽车工业,联手编织了一个关于“安全”的弥天大谎

最近刷到一个视频,典中典。

一辆白色SUV,高速上,下着雨,突然开始发癫。

先是一个神龙摆尾冲向左边护栏,眼看就要亲上去了,又一个极限回首掏,猛地甩向最右边。

当代汽车工业,联手编织了一个关于“安全”的弥天大谎-有驾

这次没躲过去,直接撞上,然后开始托马斯全旋,空中转体720度,自由落体。

当代汽车工业,联手编织了一个关于“安全”的弥天大谎-有驾

最炸裂的是,翻滚过程中,车里直接被优化掉一个成员,一个女同志,像个人间大炮一样被发射出去,飞到了和旁边树差不多高的高度。

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了,这不比水滴撞舰队带劲?

我X,这简直就是谋杀!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下面评论都是一水的“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政治正确得就像新闻联播。

但问题的核心,真的只是“雨天路滑”这四个字能概括的吗?

不,问题的核心是,当代汽车工业,联手给你编织了一个关于“安全”的弥天大谎。

一个由“五星碰撞”、“高强度钢”、“智能辅助”、“N个安全气囊”堆砌起来的,一戳就破的皇帝新衣。

我们来看这个场景,这辆SUV它为什么会失控?

大概率是速度快了,压到水膜,轮胎失去抓地力,物理学上叫“水滑效应”。

这时候司机慌了,一把方向打死,车身姿态瞬间崩溃。

这时候,你车上吹得天花乱坠的ESP、TCS、ABS,这些“电子法宝”,它们在干嘛?

它们在拼命计算,在疯狂补救,就像一个程序员发现代码崩了,开始疯狂打补丁。

但物理定律是所有代码的底层逻辑,当你的操作超出了物理极限,就像你非要在一台8位机上跑赛博朋克2077,结果只有一个。

那就是崩。

彻底的,不讲道理的,把你和你的乘客一起打包送走的崩。

所有的电子辅助系统,本质上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它们能修正你一点点的小失误,但无法对抗你发疯一样的操作和远超极限的速度。

它们的存在,最大的价值不是在出事的时候救你,而是在你买车的时候,让你觉得你很安全,让你敢开得更快。

你看,悖论就来了。

最好的安全,是让你心存敬畏。而车企卖给你的安全,是让你变得狂妄。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特别不理解现在很多车的设计。

车越做越大,屏幕越做越多,零百加速越来越快,恨不得三秒破百。

讲真,一个家用车,你要三秒破百干什么?去菜市场抢那颗最新鲜的白菜吗?还是送外卖能多拿一个好评?

这种性能的冗余,就是车企给你注射的肾上腺素。

它们把一头猛兽交给你,然后给你配一个看似很粗的“棉花糖”做的链子,告诉你,放心,安全得很。

结果就是,很多人真的以为自己是驯兽师了,真的以为自己能驾驭这头猛兽了。

直到下雨天,直到那条看不见的水膜出现,猛兽直接一口把驯兽师的头给咬了下来。

说起来,我楼下那只狸花猫,每次看到洒水车都跟看到鬼一样,可能动物对这种失-控的恐惧是天生的。

我们再看那个被甩出来的女同志。

为什么会被甩出来?唯一的解释就是没系安全带。

但你以为我又要开始说教“开车要系安全带”了吗?

不,我想说的是,车企在安全这件事上,有多么的傲慢和分裂。

它们花了上亿的研发费用,去研究碰撞结构,去研究溃缩吸能,去研究怎么在碰撞中断油断电,搞得像修仙一样,又是金钟罩又是铁布衫。

结果呢?最基础、最重要、最能保命的安全带,却总是被一些反人类的设计和“不系安全带就不响”的逻辑给消解掉。

你以为你买的是一个安全座舱,一个移动堡垒?

不,你买的其实是一个“压缩毛巾”。

看着很小很安全,一遇到碰撞这盆水,哗一下就膨胀了,把里面的人全都给你吐出来。

同行看了也得傻,就问你怕不怕?

现在车圈的竞争,已经不是掀桌子了,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配置战堆得丧心病狂。

冰箱彩电大沙发,激光雷达摄像头,无框车门电吸门。

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都在疯狂刺激你的购买欲。

但安全呢?安全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除非你真的撞一次,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买的“五星安全”到底值几颗星。

所以,安全就成了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容易被营销话术包装的东西。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把所有车企都得罪光了。但讲真,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它们在用99%的精力,去卷那些让你“爽”的配置,用1%的精力,去做那些让你“活”的设计。

然后把这1%吹成120%。

这就是现实。

所以,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安全?

我告诉你,真正的安全,不是你的车有多少个雷达,也不是你的钢材有多硬。

真正的安全,是你对方向盘后面那台杀人机器,抱有最原始的敬畏。

是你知道物理不骗人,物理就是物理。

是你明白,当你握住方向盘的那一刻,你就成了整条马路上最不稳定的那个BUG。

所有的技术,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人性的理解上。

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识别红绿灯,而是识别一个即将横穿马路的老头乐。

因为你不知道他下一秒是会前进,还是会后退,还是会原地跳一套最炫民族风。

而高速失控的难题,也不是ESP够不够快,而是开车的人,他的心态有没有崩。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是别开车了?当然不是。

是当你被各种“遥遥领先”和“行业颠覆”的营销话术轰炸到头晕目眩的时候,冷静下来想一想。

这一切,在时速120公里压过水膜的那一瞬间,到底还有多少意义。

或者,你实在需要一点信仰的加持,那就去买个奔驰。

倒不是说它真的不会翻车,而是万一真的被甩出去了,别人会议论:“卧槽,快看,那哥们儿是从一台奔驰里被发射出来的!”

听着,是不是就感觉自己败得没有那么狼狈了?

这种精神上的胜利,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