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数据砸下来,11万辆皮卡在全球卖疯了,长城汽车在巴西的那块红土地上,正刷着中国制造的新纪录。要不是亲眼看见伊拉塞马波利斯那个成片的厂房,谁信有一天国货能在亚马逊边上写出新故事?巴西人喜欢皮卡,这事儿传到国内,感觉像重庆人爱火锅那么顺理成章,没想到中国车企真就敢在这里“安营扎寨”,大手一挥,120万平米的工厂,仿佛在告诉大家:哥们,这不是临时摆摊,是要常驻。
其实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是在一个朋友的酒桌上。有人嘴快,半句话就把“全工艺制造”当成了段子,什么“国产皮卡要PK美国大佬”,听着像笑话。结果第二天新闻出来,照片一刷,厂房、生产线、工人全都在,网友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在问,真能打得过雪佛兰和福特?有人忍不住调侃,长城是来卖车还是来打球的?你别说,这种场面,真有点世界杯小组赛的味道——谁都不服谁,谁都想进球。
其实长城在海外折腾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早些年,国内车企出海,多少还有点“留学生找工作”的味道,试探着发几台车,混个脸熟,结果被本地品牌按地上摩擦。后来疫情一闹,全世界供应链都跟过山车似的翻腾,长城却像提前看了剧本,偷偷把工厂和供应链都布局在外边。这一波巴西工厂,才是真正的“生态出海”,不是把哈弗H6混动版和长城炮装箱发货,而是直接在本地扎根,跟巴西供应链抱成团,来了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网友说,皮卡在巴西卖得好,那是风口。可巴西市场真有你想得那么容易?本地品牌、老牌欧美劲敌,政策还三天两头变花样,工会那边不高兴,明天就有人罢工,环保那边一皱眉,排放标准立马换一套。长城能不能hold住?我看,这比打世界杯还刺激。搞不好,今天还在庆功,明天工厂门口就有人举牌抗议。真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靠自己扛。
说到底,巴西人买皮卡,真不是为了情怀。地大人稀,皮卡能拉货能越野,还能让全家人去森林露营。有人觉得中国品牌不懂巴西人,但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上半年,长城皮卡海外销量增长28.9%,中国皮卡出口榜第一。说长城啥都敢试,这回是真把“中国制造”玩成了“地头蛇”。有的人服,有的人看笑话,反正巴西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中国车标晃来晃去。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是长城敢于试错的劲头。谁还没在泥里打过滚?本地供应链、环保法规、工会罢工、文化差异,哪个不是“送命题”?但长城偏偏就是不信邪,甚至连研发、服务都一块搬进工厂,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巴西人”。有时候我在想,长城这不就是中国企业升级打怪的标准流程?从OEM到自有品牌再到生态输出,谁还不是在一路爬坡,一路掉坑。
你说技术能不能适应巴西?混动、PHEV、柴油三开花,长城这思路,像极了高考押题,啥政策都能应对一手。巴西油价高、环保政策变,谁能更快反应,谁就是王者。别说长城是来卖情怀的,分明是带着数据和本事来的。皮卡在巴西,既是生活工具,也是身份象征,这里的市场逻辑,和国内完全两码事。
其实别看网上喷子多,真到地头,长城在巴西的工厂已经成了当地“景点”。有人说这是中国制造的新标签,有人说不过是昙花一现。可我总觉得,只有真的走进工厂,看过一线工人和工程师的表情,才能明白什么叫“all in”。那些年中国品牌在海外被嘲笑、被冷落、被怀疑,现在终于敢把全部家当摆出来,拼的就是底气。
说起来,历史上中国车企在海外卷过不少老外。比亚迪开公交,奇瑞搞组装,哪家不是在异国他乡捱过冷板凳。长城这回算是真正把“生态”一词玩明白了,不是卖产品,是卖体系。有人说冒险,我更觉得这是必经之路。你看巴西工厂开张,皮卡、混动、新能源,一锅端,供应链和本地市场深度绑定,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出海”,而是全方位攻城略地。
皮卡在巴西,已经不是单纯的汽车市场那么简单,它甚至成了中国制造出海的风向标。你说未来会不会有一天,巴西小哥开着中国皮卡,放着中文歌,在亚马逊雨林里冲浪?想想还真有点意思。现在的中国车企,早已经不是当年被人看低的小透明,而是能和欧美大牌掰手腕的“狠角色”。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问:你觉得长城这波能不能把巴西市场玩明白?皮卡在拉美到底是风口还是坑?欢迎你在评论区抬杠,别藏着掖着,咱们就聊点真的。谁知道呢,明天哪个中国品牌又会在哪个陌生国家,搞出新花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