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瑞换代了。
这事儿吧,特别魔幻。在一个电车恨不得把油车连人带车都做成压缩毛巾的时代,丰田不紧不慢地又端出了一碗主打混动的炒饭,还搞了三个版本,就差把“我还能打”四个大字刻在发动机盖上了。这是一种行为艺术,真的,一种不为自己,只为恶心同行的行为艺术。
怎么说呢,这就像大伙儿都开始御剑飞行了,新势力们一个个都在比谁的法宝更炫,谁的飞行速度更快,结果丰田老师傅还在那扎马步,嘴里念叨着“内功才是王道”。这是一种犬儒主义的上帝视角,丰田看透了,你们尽管飞,飞得越高摔得越惨,我自稳坐钓鱼台。
丰田的逻辑很简单,凯美瑞的混动,就是它的金钟罩铁布衫。外面电闪雷鸣,各种雷电法王(指新势力)狂扔技能,又是800V又是激光雷达,恨不得把车造成一个移动的任意门。丰田就蹲在罩子里,微微一笑:“就问你破不破防?”
讲真,买凯美瑞的人,不是在买车,是在买一种“确定性”。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太懂了。外面那些新势力吹得天花乱坠,又是城市NOA又是AI大模型,听着就头大。我就想要个不出错的交通工具,一个不会在我上班路上给我整个活儿的铁盒子。我的核心需求是不折腾,是稳定,是加油站五分钟解决一切的从容。丰田卖的就是这个,一种“中年人最后倔强”的信仰。但能过,就是能过。所以你会发现,丰田才是人间清醒,它精准地抓住了那批尚未完全拥抱电动爹、但又对油耗心存敬畏的“中间派”。这部分人数量庞大,沉默,但购买力惊人。
而另外两位“日系三杰”的兄弟,天籁和雅阁,就比较惨了,属于是高不成低不就,心态爆了。
先说天籁,以前人家是“移动大沙发”,主打一个舒适。这在过去是神技,大家开车嘛,不就图个舒服。但现在不行了,时代变了。现在的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你光舒服有啥用?人家要的是中控台上的那个大号MP4能刷抖音,是要语音助手能陪自己聊天,是要堵车的时候车能自己跟。天籁呢?它的车机,简直是梦回诺基亚!搞什么飞机!
日产也想努力,搞了个e-POWER,名字起得挺赛博,本质上是个增程。本想在新能源的牌桌上分一杯羹,结果发现自己连上桌的资格都快没了。大家都在掀桌子,你还在那研究发牌顺序。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物都没放过。天籁的困境就是,它最引以为傲的舒适标签,在这个“智能化”权重被无限放大的时代,变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被动技能。
雅阁更惨,属于是被版本更新背刺的典中典。想当年,雅阁的i-MMD插混,那也是学霸级的存在,是技术本田的脸面。雅阁以为自己能靠这个在新能源时代继续当“雅阁王”,结果比亚迪带着DM-i直接把服务器给重启了。
什么叫掀桌子式竞争法则?这就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比亚迪直接把插混价格打到A级燃油车的范围,配置往上堆,服务往死里卷。雅阁瞬间就傻了,自己那个曾经是传说级装备的i-MMD,一下子就不香了。人家不光在三电上跟你打平,甚至超越,还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上把你按在地上摩擦。激光雷达,城市NOA,这些在国产车上快成标配的东西,在雅阁这儿还是个稀罕玩意儿。这就叫降维打击,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不就是技术爆炸之后的屠杀么。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喻成修仙大战,可能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挺贴切的。
日系车企的整体困境,不是技术不行,是心态没转过来。他们觉得造车是玄学,是百年传承的“匠心”,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艺术品。结果中国市场告诉他们,错了,大错特错。现在的造车是科学,是堆料,是闪电战。你还在那泡茶论道,人家已经把高达开到你家门口了。什么匠心?在绝对的性价比和智能化体验面前,一切情怀都是渣渣。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好像也换老板了,世事无常啊。
凯美瑞的坚守,本质上是一种精致的苟延残喘,是抓住了时代转型期的最后一点红利。但这个窗口期还能有多久?没人知道。天籁和雅阁的转型之困,则是一个更残酷的警示:在黑暗森林里,你打盹的瞬间,别人就已经把枪口对准了你的脑门。不存在体面和共赢,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最后谁能赢?谁知道呢。也许最后的赢家是那个能把老头乐也卷死的品牌。毕竟,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识别红绿灯,而在于如何预判一个不讲理的老头乐会从哪个刁钻的角度窜出来。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能解决这个终极难题的品牌,才能算是真正悟了,得道飞升。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