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说到交管12123学法减分这事儿,都会让人琢磨不少。以前咱们觉得开车上路最怕的就是碰到什么“电子眼”、交警查车,结果还真不是,最怕的其实是分被扣光后头疼。你以为自己“遵纪守法”,一年也就扣那么一两分,偏偏生活总有意外:不是红灯抢那么一下,就是手机响了顺手摸一下,直接电子眼啪啪啪来一顿犀利扣分。当我第一次听说“学法减分”还能“回分”,那感觉,像是小时候考试老师突然后悔,补发一分给你,全班人都觉得天降馅饼。但这事呢?它真就是那个等着你啃的免费馅饼吗?
想想看:如果没有扣分压力,路上就真安全了吗?交规考试搞得形式化,最后大家只想着怎么“练题”、“过关”、“回分”。平时我们说驾驶安全靠的是什么?是刷题吗?但现实却变成了“网上搜题库,照着答案选,秒答一气呵成”。不少老司机微信一划,“学法减分助手一扫出答案”,ABCD一点不需思考,选就是完事。真给人感觉,老母鸡下蛋一样轻松。但回过头咱问一句:完成学习这事,对你开车习惯到底有毛用?
这让我忍不住想问,咱们是学了法律、掌握了安全,还是学了一门怎么糊弄考试、还分的手艺?比如上面那些精选题目,我扫了一遍,90%是去驾校时被老师“点拨”过的套路题——“遇事要让人,临起事故说责任,警察手势看方向,安全带总保命。” 全是那些通用到掉牙、选项都靠蒙的题。你让我用“学法减分小程序”拍照答题,秒拍秒答,感觉自己知识的增长速度比5G下载还快。但你要真让我面对路上的突发情况,这种“答题型技术”,你敢保证我能躲过吗?
想到这里,我想设问一句:“我们开车上路,最需要的是分数,还是脑袋?”看似啥都顺利,分数回来了,驾照危险分数线外轻松活着。但你脑海里,真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了吗?抑或说,你只是机械地记住“此地不可停车”“绿灯未必能走”“遇人先刹车”“车道变更莫花活”,下一秒一身汗搜题又学会了干脆一题不落全会,但脱离题库、面对实际,心里立马“空”,遇事出岔,“糊弄到头”也不过适得其反。你干脆跟分数过日子呗,随时准备回炉重修。
其实说白了,这套“拍照答题神器”思路,就是帮你省事,省思考。你不会、你懒得学,或者你觉得来不及背题,不如靠技术手段,短平快,一天6分,ABC证全国通用。一边敲着脑袋想着自己怎么可能被这样的题整倒,一边拿着小程序像投机取巧的学霸一样飞快通关。可问题在于,你如此聪明地“回血”,换来的是心安理得的“侥幸”,还是下次马路上的事故?咱们学法律、学交规也好,其实本质是赶在错误发生前给自己个提醒,而不是出事后再补上一分九毛钱的补救。犯错容易,但意识培养是硬骨头。
而且,真有多少人“零扣分”不用过年审?还是大多数司机,难免造点小“孽”,需要靠学法减分回回血?有些人也许是运气不好,一年多几个扣分;有些人干脆就把这当成业绩对赌,明知不行也要赌一把。结果呢?“拍照答题神器”、“题库一刷全过关”,仿佛我们都成了游戏高手,谁扣分多,谁回血快,朋友圈还暗自攀比,搞得像以前扫雷比高分一样刺激。放下手机,现实就打脸,这点分能为我们安全兜底几次?99道题不会扣分,下一秒就不会出事了?
这又让我联想到一个说法:刷题能刷出三好司机?答案显然是不能。交管部门实在也是难,搞学法减分的初衷,是让司机“亡羊补牢”,毕竟人非圣贤蛮容易犯错,可总不能让大家通通撇清责任。当下,一堆人把它用成作弊利器,本意就走了样。一个“回血窗口”,还真就成了“投机窗口”。大家齐刷刷一拥而上,不问过错、不伤脑子,只求“ABCD全队完事”。那试问,下次“翻车”,会不会还有小程序帮你把摊子收拾?意思就是,把“学习”的应急变成了常态,原本“救火车”用成了“天天坐班车”,系统有问题还是人有问题?
其实最该反思的,还得是咱自己:倒是愿意多给自己点诚实的时间吗?就是说,你眼见题库,赶着交卷,不如多想半分钟,真记住几个原则、几条底线,以后上路真用上,能少犯错,这分才加得有底气。回分容易,养成习惯难。许多老司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叮嘱旁边的后生,大路上啥都可以抢,命不能抢、劲儿不能逞。但年轻人往往只顾眼前方便,觉得“拍照回分”撑腰无敌,哪里知道规则背后藏着什么沉甸甸的代价。一场意外,哪个小程序能及时兜底?这才是最该怕的。
再说题库本身,每年推新版本,动辄二十道三十道,选项来回调换,号称“真题顺序随时变,别只记ABCD”,大家反而琢磨出新玩法,用两部手机、微信扫码、拍照比答案快手速,宛如比赛谁是技术流达人。仔细想想,这点脑筋用来琢磨考试,不如琢磨琢磨怎么合法合规把日子过好。生命要紧,驾驶伴随责任,规则提醒不在于扣你几分、罚你几块钱,而在于你得多拿出点敬畏来。“学习型司机”,不是指刷题能手,而是真心记住了那些该避让、该减速、该停的地方,不急不躁、活得清楚安全。
当然,你要说大家都图个省时、省事、省麻烦,我也理得顺。毕竟现代社会,什么事情不追求效率?路上堵一会儿急得发狂,考试多刷一题都是折磨。可结果是,规则都成了通关的障碍,安全变成了分数的代名词。这才是最可惜的。题库只教你懂怎么拿分,不教你怎么尊重生命。小程序再好用,终究不过是权宜之计,真要“碰运气”上路,还是认认真真记点东西靠谱。
说到最后,这种“秒拍答题”“题库刷满分”“学法减分神器”说到底,不过是给咱们动歪脑筋的人一个小安慰。到底管不管用,实际上心里门儿清。希望每次上路前,多问自己一句:“我今天,是奔分儿去的,还是奔安全活着的?”别让形式主义冲淡了本意,也别让便利的工具替代了本该生根的规则意识。路上留着命,比回几分要实在。
最后,如果真心实意想学点内容,不妨多用心记几个原则、情景辨一辨答案,有条件可以把拍照答题小程序当个参考帮手,但别当成万能药。只有把规则内化于心,到了关键时刻下意识反应过来,分数加再多才不算白学。路好走,人平安,比什么分都值钱。
至于你要那些“拍照答题神器”的具体使用过程,现实中也很简单。就是用微信扫一扫保存的小程序码,进到首页点击“拍照答题”,把题目拍清楚,不要反光也不要啥特殊字体。嫌麻烦?两部手机切换着用更省事。记住,题目顺序有变,看题文、看选项内容,不要死记ABCD就完了。一通操作下来,答案全明白。但更希望你明白,路上的选择和生活的选择一样,最难但也是最值的,从来不是简单复制粘贴,而是走心走实。
您怎么看这个事?你愿意交给“秒答神器”多少信任,拿回几个分数来换心安,还是愿意多花点时间认真学几条规矩,给自己和他人换个安全呢?答案怕是早就在你的每一次选择里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