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掰扯个数据:现在国产摩托市场里,25到35岁的年轻人占了主力,比前几年多了快三成。这群人买摩托,早不是为了上下班代步简单,他们要的是骑出去有面儿,能融入同好圈子,甚至能在社交平台晒出不一样的体验——说白了,就是要“文化感”和“好玩儿”。
巧了不是,现在玩写实竞速类手游的,大多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爱速度、爱机械、爱新鲜,跟摩托品牌想抓的客户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以前靠线下车展、纸质广告的传统摩托品牌,现在都盯上了手游这块“香饽饽”,搞起了跨界联动,这波操作到底是蹭热度还是真懂年轻人?
就说赛科龙吧,它把自家经典的朋克CVT190摩托车,直接搬进了《黎明飞驰》手游。玩家刚登录不用花一分钱就能领到手,相当于先在虚拟世界“试驾”。更贴心的是,游戏专门照着重庆的魔幻地形做了张新地图——想想在游戏里骑摩托穿梭在立交桥、穿楼轻轨旁,那种代入感比看广告带劲多了。
为了让大家玩得嗨,他们还在抖音搞了#朋克飞驰话题挑战赛,晒游戏骑行视频或现实试驾都能拿奖,头奖直接送一台朋克CVT190整车,还有大疆无人机、京东E卡当配角,这吸引力谁看了不心动?其实这不是简单打广告,是提前给还没购买力的年轻人种“品牌梦”,顺便把赛科龙“潮流、会玩”的人设立住。
九号公司更会玩,直接跟《王者荣耀》联名出了M395cMAX智能电动摩托,还细分了“公孙离款”和“裴擒虎款”。公孙离款用黑金色调加枫叶纹理,跟英雄气质一模一样;裴擒虎款是炽烈红色配虎纹火焰,一看就热血。不光外观,连动态仪表、手机App界面、骑行音效都跟英雄挂钩,连NFC身份卡都做了定制。骑上这台车,感觉不是开摩托,是把游戏英雄“带”到现实,这种沉浸式体验,年轻人能不爱吗?后来九号还跟KPL战队AG超玩会、重庆狼队合作,从赛事到产品全覆盖,明显是想搭起完整的电竞生态。
还有更跨界的,《魔域口袋版》拉上全球顶级越野摩托赛事MXGP,再加上意大利专业头盔品牌JUST1,搞了三方联动。推出“赤焰龙吟”“曜金龙魂”两款战盔,游戏里戴着帅,现实中看也专业。更关键的是游戏上线“99狂飙”玩法,6人同场竞速,赛道跟MXGP真实赛事差不多,还能攒能量、用道具干扰对手,把越野摩托的刺激感直接搬进游戏,这波融合确实打破了不少人的想象。
为啥这些品牌都这么干?核心就是“精准”。手游平台一抓一大把目标年轻人,不用像以前“广撒网”。玩家先在游戏“虚拟试驾”,觉得好就容易想在现实买——这就是“虚拟种草,现实拔草”。更重要的是,以前摩托品牌给人的感觉是“老派”“硬核”,跟年轻人有距离,现在跟手游联动,一下子就“会玩”“懂潮流”了,能跟年轻人聊到一块儿。再加上线上游戏活动、线下门店试驾、KOL宣传形成闭环,花小钱撬动大流量,这买卖划算。
但这事儿也不是没风险。要是把摩托模型硬塞进游戏,没跟游戏文化融合好,玩家和机车爱好者都会反感——谁也不想玩游戏被硬广打扰。而且现在曝光量、参与度看着不错,但到底能带动多少实际销量,还得看长期效果,不能光看短期数据。更别说不是所有品牌都适合联动,比如主打高端复古的品牌,要是跟二次元手游合作,只会显得不伦不类,品牌调性和游戏类型必须匹配。
不过未来潜力确实不小。以后说不定能用AR技术,拿手机对着现实场景就看到虚拟摩托“跑”,甚至能“骑”;或者用VR设备沉浸式体验,虚拟和现实界限更模糊。甚至可能根据游戏玩家喜好,让大家一起设计新款摩托,真正“车友共创”。再往远了说,游戏IP做成动画、电影,摩托品牌融入剧情,影响力就不止在游戏圈了。
其实摩托和手游的联动,早不是简单“卖车广告”,是传统品牌在跟年轻人“交朋友”,是对未来市场的长期投资。能成的关键还是懂年轻人——知道他们喜欢啥,把两种文化揉在一起,做好线上线下体验。这对摩托品牌来说,不是简单“转个弯”,而是必须走的路。以前卖摩托靠“马力”“油耗”,现在靠“体验”“情感”,这才是真的与时俱进。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你身边有没有朋友因为玩游戏,突然对摩托感兴趣了?或者你觉得这些联动还少了点啥?是更酷的玩法,还是更实在的优惠?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